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五公开  /  决策公开

丹霞山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发布日期:2016-11-01 19:53:59 来源:本网
打印
l文 本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
The Master Planning of Danxiashan Scenic Area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风景区范围、性质与目标 3
第三章 风景资源评价 6
第四章 分区、结构与规划布局 11
第五章 容量、人口及生态调控 16
第六章 保护培育规划 19
第七章 核心景区规划 27
第八章 风景资源保护利用规划 28
第九章 景观系统规划 30
第十章 风景游赏规划 39
第十一章 游览设施规划 43
第十二章 基础工程规划 45
第十三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50
第十四章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54
第十五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6
第十六章 分期发展规划 58
第十七章 实施措施与建议 64
第十八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67
第十九章 附  则 70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国家和广东省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
第三条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作为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各项建设的依据,不得擅自修改。规划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的一切与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利用和管理有关的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确需对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目标、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以及功能结构、空间布局、游客容量等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对其他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备案。
第四条规划期限2011-2025年。
近期:2011-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25年
第五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指导思想
保护-优化-协调-利用-持续发展。即保护风景资源、培育优化环境、区域统筹协调、合理实施利用、实现持续发展。
2.规划原则
总原则: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1)统筹协调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相互统筹、衔接、协调。
(2)可持续发展原则。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相协调,建立和完善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机制。
(3)整体性原则。整合资源,优化整体环境,实现整体发展。
(4)特色化原则。注重景观协调,强化粤北特色,建设项目应当因地制宜,以小型、疏散、低层、乡土化为宜。
(5)统筹城乡发展原则。将乡村建设纳入风景区开发与建设中统筹考虑,引导和扶持当地农民参与风景资源保护和风景区开发活动。
第六条本规划中字体加黑并带下划线的内容为对丹霞山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性质与目标

 
第七条规划范围
1、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规划控制范围总面积373km2。其中,规划总面积292 km2;外围景观环境保护带规划控制面积81km2,北部、西部基本沿新韶仁公路(规划)、省道246线(新线,在建)为界,东北、东、东南基本沿国道106线和国道323线为界。此外,公路外侧视线可达的第一层山脊线范围为外围环境背景控制地带。
2、风景区八至范围
1)总体经纬度:东经113°36′25″ -113°47′53″E,北纬24°51′48″ -25°04′12″N。
2)几何中心坐标: 24°57′55″N,113°42′12″E(金龙山西北坡麓)。
3)八至点经纬度:
l北:25°04′12″N, 113°44′08″E(群乐村南侧山丘);
l北东:25°01′20″N, 113°46′48″E(仁化老界牌南侧新路南山脚);
l东:24°59′10″N, 113°47′53″E(周田大桥东端南侧浈江左岸线);
l南东:24°53′31″N, 113°44′07″E(五马山东侧知青场东侧山顶);
l南:24°51′48″N, 113°39′29″E(湾头村东南浈江右岸线);
l南西:24°54′41″N, 113°36′45″E(老鹧鸪石南侧山丘南坡山脚);
l西:25°00′13″N, 113°36′25″E(大坪南侧212.6高地东侧山丘顶);
l北西:25°02′52″N, 113°37′58″E(岩头村后山丘顶)。
第八条风景区性质
以世界罕见的壮年期峰林峰丛式丹霞地貌为主体景观,兼有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独特的丹霞地貌生物群落,丹山-碧水-绿树-田园相辉映,宗教、史迹和乡土文化特色浓郁,适于发展观光、休闲、科教、考察、探险旅游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
第九条规划目标
1、总目标
将丹霞山发展成为山水风光独特、自然环境优美、乡村田园气息浓郁、科学文化内涵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国内顶级、国际一流的风景名胜区,培育成集观光、科教、休闲、考察、探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世界名山。
2、分期目标
(1)近期: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培育,启动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和科学研究机制;配套完善旅游服务设施,调整内部设施布局和规模,基本实现区内游、区外住;通过发展旅游经济,引导风景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向有利于风景区保护和发展的方向转变;发展科教旅游,启动世界丹霞地貌研究基地建设。
(2)中远期:完善和坚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科学监测和基础研究,保护和恢复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原生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风景资源利用的科学文化品位,建立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的良性机制;通过长期的世界丹霞地貌研究基地建设,使丹霞山成为世界性的科教旅游胜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名山;以韶关市区和仁化县城为依托,建成合理的服务设施体系;通过对遗产的合理利用,推动丹霞山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分层次目标
(1)自然遗产保护  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求,做好地质地貌遗迹、原生生态系统、文物古迹和乡村田园的保护,保持自然遗产的原生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成为永久的世界性丹霞地貌科教研究基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
(2)风景资源利用  以资源保护为立足点,以提高资源利用品位和整合区域结构优势为目标,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规划中期整个风景区恢复良好的生态,远期形成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体系成熟、游赏网络合理、设施配套完善、管理运作顺畅、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的国内顶级风景名胜区。
(3)项目建设与产业化发展  完善风景区内外水陆交通体系配套,近期启动南门服务基地建设,中期具有接待能力,远期配套完善;近中期在外围地带策划建设一批不同量级的多功能休闲、度假、会议、康体旅游项目,形成以丹霞山为龙头的韶关旅游产业体系;对风景区内的乡村和周边城镇的经济、就业和需求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旅游经济运行健康有序、集约增长;旅游业综合发展指标和发展水平居全国山岳型风景区前列。
(4)品牌建设  长期实施形象工程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使丹霞山的整体品牌形成国内外著名品牌;丹霞山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与国内顶级名山并立。
(5)管理现代化  将丹霞山周边城镇、乡村的管理纳入丹霞山品牌建设管理系统。所有从事服务业经营的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纳入旅游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中期末基本实现管理技术尤其是软件建设现代化。
(6)社区协调持续发展  坚持风景区发展与乡村社区建设一体化原则,有计划地实施旅游富民战略,政府和受益企业共同承担引导、扶持农民发展旅游农业、旅游农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业的责任;培育和美化乡村田园环境,最终形成乡村休闲社区,实现风景区与乡村协调持续发展。
(7)服务基地建设  实施韶关和仁化城市发展策略,形成以韶关为中心、仁化为辅助的综合性城市接待基地;建设好南、北两大服务基地和东、南、中、西四个服务中心。
(8)大环境营造  从区域硬环境(建设风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卫生、标识)和软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服务、政策)两个方面加强对丹霞山和周边城乡环境的营造,为中远期世界级品牌形成提供环境保障。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第十条风景资源特色
1、风景资源种类丰富,资源单体数目巨大。
2、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兼而有之,以自然景源为主。
3、自然景源中地景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兼有天景、水景、生景。
4、人文景源中胜迹种类最多,兼有园景、建筑、风物。
5、风景资源组合结构良好。
第十一条风景资源分类
表3-1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分类表
 
 
风景资源类别风景资源名称
大类中类小类
自然景源
日月星光丹霞日出、丹霞晚照、片鳞秋月
虹霞蜃景丹霞佛光、舵石朝曦、丹霞云海
地景群山景观僧帽群峰、黄沙坑峰林、大石山仙山琼阁、韶石山群、五马迎宾、狮头岩山口风光、群象出山、丹霞山巨轮扬帆、姐妹双峰、韶石顶巨崖群、白寨群峰
山景巴寨、阳元山、将军寨、鹞婆寨、大塘寨、楼台寨、棺材寨、马寨、大石岩、羊州寨、细美寨、韶石顶、金龙山、葫芦寨、田螺山、蜡烛山、五指挪、观音山、上天龙、长老仙翁、金龟朝圣、群猴迎客、梦觉关、会仙岩、蕉冲岩、犁头寨、狮石寨、乌龟石、鲤鱼寨、韭菜寨、双蜡寨、猴哥寨、马鞍寨、旗杆寨、打锣寨、骆驼峰、打石公寨、大坑寨、扁寨、白寨、平头寨、破军寨、鲤鱼跳龙门、狮子岩、凉伞石、斧头寨、狮头寨、羊头寨、禾上寨、火烧寨、蜡烛寨、丝螺寨、新寨、千里岩、丫叉寨、雷公石、背篓寨、枫树窝顶、龙须涧、象鼻山、猩猩将军、狐狸岩、七彩岩、石鼓山、猴哥寨、焦山寨、白寨顶、金龟岩、双阙石、评公石寨、狮脑山、大凹顶、风火岭、山峰英
奇峰雄狮高卧、睡美人、长老峰、茶壶峰、黄沙坑峰林、姐妹峰(同金寨、屯军寨)、拇指峰、猴头峰、饭甑石、僧帽峰(人面石)、宝塔峰、拴马石、双笋峰、金字峰、南蛇头
峡谷石龙峡、评公石峡、韶石峡、同金峡、百丈峡、福音峡、通天峡、赤城峡、川背陇、龙归峡、壶口谷中谷、九龙潭峡谷、上京古道谷地、打锣峡、云客峡线谷群、王山坑峡谷
洞府雪岩、晚秀岩、朝阳岩、青云岩、混元洞、狮子岩、洪岩、仙居岩、山里坑洞、细美寨风车岩、锦石岩(千圣岩、祖师岩、伏虎岩、龙王岩)、片鳞岩、回光岩、草悬岩、返照岩、海螺岩、天然岩、山里坑石乳洞、仙女洞、野猪窝、白木寨岩洞、水帘洞、看马洞、燕子岩、白寨岩洞组、大石岩、金龟岩、太阳岩、穿岩、长岩、五仙岩、燕岩、西竺岩、马蹄岩、千云岩、棺材岩、半边钟、白寨葛仙岩、白寨穿洞
石林石景阳元石、阴元石、通泰桥、东坑迳仙人桥、山里坑天生桥、燕岩天生桥、矮寨大小穿窿岩、娃娃石、馒头石、小象浴绿、海螺岩、双乳石、海豹石、双螯石、鲲鹏展翅、卧虎石、大肚佛、仙掌岩、六指石、蛇口岩、钓钩岩、拦门石、宝镜岩、天成房、波浪石、乌龙过江、牧童石、猿人石(读书郎、舜皇石)、望郎归、天柱石(马卵石)、童子拜观音(一帆风顺、圣巧石)、螳螂石、人工仔石
蚀余景观蜡烛石、穿窿岩、观音石、双笋石、桃石、牛头岩、分水石、蘑菇石、凯旋门
地质珍迹长老峰丹霞地貌、上白垩统丹霞组剖面、穿岩构造盆地、鹞婆寨向斜、崖壁X节理、山块垂直节理、通天洞-百丈峡-锦石岩大节理带、朝石顶一线天大节理带等断裂构造、层控节理、穿层节理、群象出山东西向断崖群、沉积透镜体、岩层冲刷构造、锦江-浈江河流阶地、卸荷节理、软岩侵蚀洞穴群及悬空危岩、锦石岩水平洞穴群、网格状风化、蜂窝状风化、剥落、侵蚀基岩河床、河谷串珠状壶穴群、凹岸侵蚀岩洞、龟背状龟裂风化、巷谷与线谷、打锣岩含泥块砂岩及风化窝穴、崩塌洞穴、基岩沟谷壶穴、韶石顶巷谷群、黄沙坑棋盘状断块山群、崖壁竖向平行沟槽、王山坑串珠状-棋盘状壶穴群
其他地景朝石揽胜、金龟极目、锦江及董塘河冲积平原、较坑田园、黄沙坑峰林、思茅坪观景台
水景泉井龙王泉、石乳泉、鹧鸪石断层泉水带、锦石岩浸碧浮金泉
江河锦江、浈江、古洋水、董塘河、石龙溪、黄沙坑-庙仔坑(溪)、锦江长沙背曲流、锦江牛鼻曲流
湖泊翔龙湖、丹霞水库、瑶山水库、东坑水库、鸳鸯湖、打石坑水库、八角塘水库、黄公陂水库
潭池放生潭、兰汤水潭、庙仔坑壶穴群、王山坑壶穴群、飞花水壶穴群
瀑布跌水锦岩马尾瀑、九年坑瀑布、飞花水瀑布群、双瀑落珠、水滴石穿、两叠瀑
沼泽滩涂锦江河漫滩、下墩坪浈江滩地、老虎坑湿地、大禾田湿地、翔龙湖尾湿地、大凹顶高位沼泽、飞花溪源头高位沼泽、王山坑源头高位沼泽
生景森林准南亚热带季雨林、亚热带丘陵常绿阔叶林、亚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亚热带低山常绿矮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
草地草原亚热带草地、草坡、平头寨顶草坡
古树名木松科古树、壳斗科古树、金缕梅科古树、樟科古树、桑科古树、茶科古树、榆科古树、枫树
珍稀生物丹霞梧桐、中华水韭、桫椤、鸳鸯树、福建观音座莲、禾雀花、白桂木、银钟花、绿毛红豆、巴戟、秀丽锥
穿山甲、鼬獾、小爪水獭、小灵猫、斑林狸、金猫、黄腹角雉、白鹇
植物类群秀丽锥-白桂木-鸭脚木华南省藤群落、鸭脚木-华南省藤群落、榕树-樟树群落、木荷-黄樟-光叶山黄皮群落、木荷-黄稠-杜英群落、木荷-蕈树-桐木-杨桐群落、藜蒴群落、甜槠-木荷-朱砂根群落、桐木-秀丽锥-乌饭树群落、乌冈栎-乌饭树群落、乌冈栎-卵叶杜鹃群落、马尾松-桃金娘-檵木-映山红-芒萁群落、马尾松-檵木-芒萁群落、马尾松-木荷-桐木-杨桐-淡竹叶群落、撑篙竹-弓果黍-粉单竹-淡竹叶群落、桃金娘-继木-映山红-芒萁群落、扬桐-继木-乌饭树-芒萁群落、美丽胡枝子-野古草群落、龙须草群落、三芒野古草群落、芒草群落、水生黍-马来眼子菜-苦草群落、水蓼-水皮莲-黄花狸藻-若草群落、湿地松群落、杉木群落、卷柏(还魂草)群落
人文景源园景陵园墓园天然和尚墓、澹归禅师墓、乐说辩和尚墓、海螺墩普同塔
田园风光下墩坪乡村田园、夏富乡村田园、较坑乡村田园
建筑风景建筑丹霞山新山门、毓秀亭、观日亭、嘉遁台、虹桥拥翠观景台、舵石观景台、嘉遁亭、乾元台、玄机台、韶音亭、宝珠亭、御风亭、半山亭、锦石岩观瀑亭、日月亭
民居宗祠夏富村、断石村、瑶塘村、芙芷坝等古村及宗祠
文娱建筑丹霞山博物馆、丹霞地貌与丹霞山文化展览室
商业服务建筑丹霞山新山门、丹霞山主景区小商品街、丹霞外山门商贸城、断石新村、瑶塘新村农民商业街、韶石山庄
宗教建筑锦石岩石窟寺、别传寺、仙居岩道观、螺顶浮屠(舍利塔)、太阳岩庙、海螺墩普同塔、锦石岩普同塔、锦石岩红石经幢、烧木佛祖石幢式墓塔、乐说辩和尚石墓塔、望仙台和尚墓塔
纪念建筑大石山景区北侧大革命时期石塘暴动纪念碑
工交建筑锦江鹊桥、玉带桥、卧龙桥、乾元桥、龙须桥、阳元桥、夏富桥、牛鼻桥
水工建筑丹霞水库、瑶山水库、东坑水库、仙居岩道观水井、黄公陂水库、水江渡口、双合水渡口
胜迹遗址遗迹建封寺(灵树寺·唐)、金龟岩庙、棺材寨岩墓群、狮子岩岩墓群、宝珠峰洪岩悬棺、深山岩棺、金龙岩庙、云崖栈道、九九天梯、巴寨天梯与古山寨、上京古道、澹归墓、太阳岩、两头寨、蕉冲岩佛寺遗址、千里岩寨门、千里岩寺庙遗址、睡美人后寨、采药攀崖木楔、评公石寨、狮石寨迁坟、打锣岩寨、金龟岩寨门、乱石滩寨、白寨门、葛仙洞、泥岩山寨、云客山寨、童金寨、大石山新寨、五仙岩庙、平头寨门
摩崖题刻锦石岩摩崖石刻与碑刻、别传寺摩崖石刻与碑刻、大石山摩崖石刻、打锣岩寨水池刻石、古道刻石、锦江岩画
风物节假庆典丹霞旅游文化节、九九登山节
地方人物如敏禅师、文偃禅师、法云居士、苏轼、余靖、李永茂、李充茂、天然禅师、澹归禅师、廖燕、本焕禅师
地方物产去湿豆、笋干、菜干、五指毛桃、冬菇、花菇、草菇、猴头菇、茶树菇、姬松茸、山坑鱼、河虾干、绞股蓝、还魂草、黑蚂蚁药酒、相思红豆、纪念章、五彩石、丹霞白毛茶、丹霞白兰花、丹霞沙田柚、清水笋、仁化玉扣纸(宣纸类)
 


第十二条风景资源分级
表3-2  丹霞山风景资源等级统计表
 
 
等级风景资源名称
特级僧帽群峰、阳元山、阴元石、长老峰、巴寨-茶壶峰、锦石岩洞穴群与石窟寺、黄沙坑峰林、白寨顶群峰、姐妹峰巷谷群、童子拜观音石柱群、锦石岩赤壁丹崖及天然剖面、丹霞云海、白寨顶山
一级翔龙湖、五马归槽、群象出山、锦江山水、锦江长沙背曲流、锦江牛鼻曲流、浈江山水、浈江五马寨曲流、姐妹峰、锦岩马尾瀑、锦岩龙鳞片石、睡美人、地母岭蜂窝状洞穴、韶石揽胜、金龟极目、别传禅寺、通泰桥石拱、凯旋门石拱、棺材寨岩墓群、上天龙、犁头寨群峰、双阙石、双笋石、金龟岩、狮子岩、将军寨、打石公寨、大塘寨、羊州寨、丹霞山博物馆、细美寨、仙居岩、长老峰(锦石岩、别传寺)摩崖石刻群、丹霞水库、瑶山水库、韶石巷谷群、金龙山、通天峡-百丈峡、蜡烛石、燕岩、五仙岩、西竺岩、丹霞日出、猿人石(读书郎、舜皇石)、望郎归、九龙溪(庙仔坑)观景廊道、白寨岩洞群、思茅坪观景台、虹桥观景台、舵石观景台(舵石朝曦)、田螺山大崖壁、韭菜寨、飞花水壶穴瀑布群、九年坑双瀑布、王山坑壶穴群、石龙溪峡谷、挂榜山大崖壁、丹霞佛光、坤元山半边钟
二级丹霞山新山门、南亚热带季雨林、亚热带丘陵常绿阔叶林、锦江及董塘河平原乡村田园、评公石寨、鹞婆寨、楼台寨、棺材寨、马寨、宝塔峰、大石岩、福音峡、打锣岩寨、葛仙洞、鸳鸯树、片鳞岩、雄狮峰、拇指峰、猴头峰、五指椰、牧象童、长老仙翁、金龟朝圣、群猴迎客、晒布岩、赤城峡、梦觉关、会仙岩、细美寨风车岩、迎客松、古榕、虹桥拥翠、毓秀亭、夏富村、澹归禅师墓、狮子岩岩墓群、宝珠峰洪岩悬棺、深山岩棺、金龙岩庙、云崖栈道、九九天梯、巴寨天梯、丹霞出航、狮石寨、双笋寨、旗杆寨、打锣寨、骆驼峰、葫芦寨、大坑寨、扁寨、破军寨、鲤鱼跳龙门、海螺岩-澹归墓、太阳岩、两头寨、丹霞晚照、朝阳岩、饭甑石、马卵石、九龙潭峡谷、白木寨岩洞、天成房、桃石、群象大断崖群、黄沙坑棋盘状断块山群、通天洞-百丈峡-锦石岩大节理带、飞花溪、双瀑落珠、下墩坪村乡村田园、睡美人后寨、拜阳台、雪岩、晚秀岩、海豹石、鲲鹏展翅、马鞍寨、双狮寨、拴马石、片鳞秋月、王山坑、人工仔石、南蛇头、观音山壶穴群、狮脑山、舜帝南巡韶石传说
三级亚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中生代晚白垩世晚期丹霞组剖面、穿岩构造盆地、鹞婆寨向斜、层控节理、穿层节理、大型卸荷节理、法云居士、李永茂-李充茂故事、澹归禅师、东坑迳仙人桥、山里坑天生桥、山里坑石乳洞、娃娃石、猪八戒招亲、馒头石、小象浴绿、双乳石、腾蛇石、卧虎石、大肚佛、仙人插掌、哈巴狗、六指石、凉伞石、仙女洞、龙王泉、蕉冲岩佛寺遗址、神龟戏水、雄狮卧江、斧头寨、狮头寨、羊头寨、禾上寨、火烧寨、蜡烛寨、丝螺寨、螺顶浮屠舍利塔、玉带桥、矮寨、罗江山水、石鼓山、猴哥寨、焦山寨、丫叉寨、雷公石、背篓寨、枫树窝顶、龙须涧、金字峰、七彩岩、壶口谷中谷、野猪窝、水帘洞、看马洞、蛇口岩、钓钩岩、拦门石、宝镜岩、波浪石、乌龙过江、鹧鸪塘断层泉水带、兰汤水潭、水滴石穿、两叠瀑、丹霞达摩兰、丹霞地貌与丹霞山文化展览室、韶石山庄、玉带桥、卧龙桥、乾元桥、烧木佛祖墓、乐说辩和尚墓、望仙台和尚墓塔、海螺墩普同塔、狮石寨迁坟、上京古道、龙须桥、浈江渡口、采药木楔、山里坑洞、穿窿岩、乱石滩寨、牛头岩、碧湖、三炷香、乌龟石、鲤鱼寨、平头寨、川背陇、锦江撑船石洞群、龙归峡、千里岩、象鼻山、瑶塘村、断石村、白寨门、东坑水库、猩猩将军、狐狸岩、丹霞梧桐群落、太阳岩庙、锦石岩普同塔、锦石岩石经幢、千里岩寨门、松科古树、壳斗科古树、金缕梅科古树、樟科古树、桑科古树、茶科古树、榆科古树、丹霞旅游文化节、九九登山节
四级亚热带低山常绿矮林、亚热带竹林、亚热带灌丛、亚热带草地、壶穴、韶石山蚀余低丘、白虎坑、白虎冲、网格状分化、剥落、侵蚀基岩河床、平行沟槽、岩洞串珠、凹岸侵蚀岩洞、老虎嘴岩洞、龟背岩、垂直节理、破军寨一线天、透镜体、蕉冲岩沟谷、背斜、断裂、仁化河古河床、节理的交叉、打锣岩风化窝穴、卸荷节理崩塌洞穴、壶穴、牛颈岩、马口岩、锦江河漫滩、下墩坪村滩地、仙居岩道观水井、千里岩寺庙遗址、打锣岩寨水池刻石、古道刻石、薯莨、去湿豆、笋干、菜干、五指毛桃、冬菇、花菇、草菇、猴头菇、茶树菇、姬松茸、山坑鱼、河虾干、绞股蓝、还魂草、黑蚂蚁药酒、相思豆、五彩石、丹霞外山门商贸城、丹霞白毛茶、丹霞白兰花、丹霞沙田柚、清水笋、仁化玉扣纸(宣纸类)
 
第十三条风景资源评价
1、特级资源数量较少,而一级、二级、三级资源数量较多。
2、高级别资源以自然景源为主,人文景源为辅,而优良的人文景源多位于险峻的悬崖陡壁中。
3、低级别资源包含当地土特产、遍在性植被、一般性地质地貌景观等,是丹霞山风景的有益补充。
4、丹霞山景观价值呈现出“一核、两线、四区” 格局。
“一核”是指丹霞景区。这一景区资源等级高于其他四区。
“两线”是指流经丹霞山风景区的锦江和浈江。
“四区”指韶石景区、巴寨景区、飞花水景区和仙人迹景区,四大景区资源禀赋各有特色,但高级别、极高影响力的资源不多。
 
 
 

第四章分区、结构与规划布局

 
第十四条景区划分
表4-1  景区划分
 
 
编号景区(带)名面积(km2)四至边界特色
丹霞景区36北至丹霞街道办群乐南侧山顶,东北沿国道106线至冷水坑,南部边界基本沿九龙溪(庙仔坑)主河谷至枫树窝顶北侧山谷,往东沿其支谷至龙坑北典型而奇特的丹霞地貌风光,锦江沿岸高差强烈的山水组合景观;最重要的寺庙、石窟寺、最集中的摩崖石刻和古山寨等历史文化景观,研究最深入的地区
韶石景区70东、西、南分别至浈江、锦江风光带,北至九龙溪河谷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古石窟寺遗迹和众多古山寨;舜帝与韶文化传说、古诗文
巴寨景区65北至坪岗村南山脊;西至古溪水河谷平原边界;南至古溪-白莲河谷到大瑶山一线;东至锦江风光带西缘以大体量丹霞山块为特征,是整个风景区地势最高的区域;山野风光富震撼力;最高峰巴寨645m
飞花水景区33北至古溪-白莲河谷到大瑶山一线;东至锦江风光带西缘;西到古溪-鹧鸪石河谷;南到黄竹河谷以石龙溪峡谷、飞花瀑布和梁状丹霞地貌山块为特色;飞花水谷地壶穴发育典型;凯旋门-石成拱
仙人迹景区39北至黄竹河谷;东至锦江风光带,南至浈江风光带;西至古溪水河谷南部边缘属于梁状丹霞地貌区;大湖坑区域保持了大面积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九年坑双瀑高30多米
锦江风光带26北至车湾一带董塘河流域至阿婆岩村后山顶,南至锦江口;不包含丹霞电站以上部分丹霞景区内的锦江段瑶山电站以上部分主要是车湾-夏富平原农耕区,山水田园风光组合;瑶山电站以下主要为曲流峡谷河段
浈江风光带23北至周田浈江大桥,中下段包含五马山小区;西南至湾头村南主要流经风景区东南边缘,外侧以低丘平原为主,沿江眺望韶石景区东侧全景,浈江与锦江汇流处峡谷风光
 合计292  
 
 
 
第十五条空间布局结构
宏观结构:风景区介于韶关市区和仁化县城之间形成“城-山-城”结构模式。
空间结构:形成“两带五区”空间布局总体结构。
“两带”:锦江风光带、浈江风光带;
“五区”:丹霞景区、韶石景区、巴寨景区、飞花水景区、仙人迹景区。
外围通过景观环境保护带构成保护环带。
第十六条游赏网络结构
宏观结构:外围交通干道同时构成外围景观干道,连接东西南北入口和服务区;规划沿景观敏感度较低的锦江河谷农耕带-黄竹河谷农耕带连通南北陆路交通纵轴,以锦江风光带构成南北水上交通纵轴,连接南北两端服务中心。加上东南边缘的浈江风光带,构成外围交通环和内部交通轴,形成未来最重要的旅游交通地带。使游赏活动均在生态核的边缘区进行,形成外围辐聚式格局。
内部结构:两条风光带同时构成一级分区地带,次级分区界线也是河谷农耕区(古溪水-茅坪水农耕带、黄竹农耕带)或内部重要的旅游通道(上述两带和九龙溪),共同构成风景区内部的一级旅游网络,也是未来乡村旅游和服务点分布区。这个网络连接了风景区内部的各主要服务区。
五个景区中部均属于交通不便的生态核,属于特级或一级景观、生态保护区,必须控制使外围的旅游活动对内部的影响呈梯度减小趋势,从而实现对生态核最大程度的保护。
第十七条功能分区布局规划
1、丹霞景区 
发展典型丹霞地貌山水观光、地质科教、宗教与古文化旅游及乡村休闲项目。
重点改造和发展北门外服务基地,弱化风景区内部服务职能,外迁老景区服务设施,老景区内的服务区降格为服务点;控制阳元山游览区乡村服务设施规模,提升乡村服务水平。
2、韶石景区 
作为特级保护区进行特别保护,适当发展科考探险活动;在外围地区结合韶文化体验适度开展旅游活动。
结合特级保护区保护岗建设的需要和发展科考旅游的需要,设置与保护设施一体化的服务点和服务部。
3、巴寨景区 
该区西部的大石山区作为另一个特级保护区,仅发展必要的科学考察活动;中部的巴寨等孤立山块和东部山水风光带发展大型丹霞地貌山块登山探险游和山水观光游,同时开展古山寨、古寺庙考察观光游。
内部不设置大型服务区。东部共享夏富服务中心,西部结合未来西门外的旅游休闲区发展旅游服务区;内部仅设置服务点和服务部。
4、飞花水景区 
以发展大型丹霞地貌和峡谷、瀑布观光,以及乡村休闲旅游为主。
北部共享白莲服务区,南部共享黄竹乡村服务带;景区内部仅设服务点和服务部。
5、仙人迹景区 
南部主要发展丹霞地貌观光和原始山野探险考察活动;大湖坑流域作为特级保护区加以特别保护。区内仅开展必要的科学考察活动。
北部和西部共享黄竹乡村服务区和湾头服务区,内部仅设服务部。
6、锦江风光带
主要发展锦江水上丹霞观光和沿江休闲、山水田园观光。
规划设夏富服务中心和芙芷坝服务村。夏富服务中心承担该风光带、丹霞景区、巴寨景区、韶石景区和飞花水景区结合部的中心服务辐射功能。芙芷坝服务村承担下游沿江服务功能,同时构成黄竹乡村服务带的重要节点。
7、浈江风光带
主要开展水上游船观光、沿岸步行观光休闲和乡村休闲活动。
该带结合东门和南门建设,设置一个一级节点和两个二级节点。一级节点为东南部的大路甫服务基地(该基地即南门服务基地,可为锦江风光带共享);两个二级节点分别是东部的周田旅游镇和南部湾头服务中心。
第十八条外围景观环境保护带功能分区规划
外围景观保护带应作为风景区服务设施发展的控制用地。规划将其纳入丹霞山的管理范围,控制用地内的建设活动,使其与风景区各项建设相协调。风景区附属的主要旅游度假项目建设用地和大型服务设施用地也安排在外围景观环境保护带,以实现“区内游、区外住”的规划目标。
1、东南部景观环境保护带
浈江外侧的丘陵平原区,规划该区依托浈江风光带和韶石景区,利用农耕和田园风光背景,开发以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和度假旅游为主的休闲服务小区。重点规划建设的南大门选址位于该区。
2、西部景观环境保护带
西部边界基本沿韶-仁新公路为界。主要功能是开发休闲、度假、娱乐、会议项目。
3、北部景观环境保护带
省道246线(新线,在建)以南向着丹霞山一侧用地。严禁在该外围景观控制地带建设工矿企业项目,鼓励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项目。
第十九条风景区二级小区功能划分
在前述总体分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资源特征、要素组合以及发展的差异,从功能的角度进一步划分二级小区。
表4-2  风景区二级小区划分
 
 
编号景区名编号小区名主要职能和设施
丹霞景区Ⅰ1长老峰山水文化观光游览区观光、科教与古文化旅游,宗教旅游;内部服务区降级为服务点;宗教活动场所整治
Ⅰ2阳元石观光游览区观光、科教与文化遗迹旅游;内设小型服务部
Ⅰ3僧帽峰观光游览区观光、科教旅游;内设小型服务部
Ⅰ4黄沙坑科考与观光游览区科教、考察、观光旅游;开辟水上游览线,内设小型服务部
Ⅰ5狮子寨观光休闲小区夏富服务中心背景小区,观光、休闲旅游;开辟水上游览线,内设小型服务部
Ⅰ6阳元石乡村休闲小区乡村休闲与乡村服务点,控制乡村服务设施规模,提升乡村服务
Ⅰ7丹霞北部林果休闲小区缓丘地发展林果业,开辟休闲果园,设果园服务部
韶石景区Ⅱ1金龟岩特级保护区全面保护;科考探险,边缘结合保护岗设置服务部
Ⅱ2双阙石-韶石顶观光游览区观光、科考与韶文化、历史文化游;内部仅结合保护岗设置服务部
Ⅱ3韶石南部缓冲保护区山林保护,生态实验与科考探险,内部仅结合保护岗设置服务部
Ⅱ4韶石西部缓冲保护区山林保护,生态实验与科考探险,内部仅结合保护岗设置服务部
Ⅱ5庙仔坑缓冲保护带山林保护,生态实验与科考探险,内部仅结合保护岗设置服务部
Ⅱ6韶石东部农林休闲区山林恢复,发展农-林-果业,开辟乡村休闲;设龙坑服务村和若干服务点
巴寨景区Ⅲ1大石山-王山坑特级保护区全面保护;科考探险、古山寨、古寺庙考察;边缘结合保护岗设置服务部
Ⅲ2巴寨-扁寨科考探险游览区观光、科考、探险、古山寨考察;内部结合村庄设置服务村和服务点及野营地
Ⅲ3姐妹峰-上天龙观光游览区观光、科考、探险、古山寨考察;内部仅结合保护岗设置服务部
Ⅲ4观音山观光游览区观光、科考、探险、古山寨考察;内部仅结合保护岗设置服务部
Ⅲ5巴寨北部乡村林果休闲区丘陵区恢复风景林,河谷台地发展果园和乡村休闲;结合村庄设服务点
Ⅲ6白莲乡村农林休闲区恢复风景林和发展果园,开辟乡村果林休闲;结合村庄设服务点
飞花水景区Ⅳ1田螺山-飞花水观光游览区观光、科考、探险旅游;共享黄竹农耕带乡村服务;内部仅设服务部
Ⅳ2狮脑山观光游览区观光、科考、探险旅游;共享黄竹农耕带乡村服务;内部仅设服务部
Ⅳ3飞花水西部缓冲保护带恢复和保育风景林,可设服务点或服务部
Ⅳ4黄竹河谷地乡村农耕休闲带保护农田和村落,外围丘陵台地植林果,发展乡村农耕休闲
仙人迹景区Ⅴ1大湖坑特级保护区全面保护;科考探险,边缘结合保护岗设置服务部
Ⅴ2九年坑-仙人迹观光游览区观光、科考、休闲,内部仅结合保护岗设置服务部
Ⅴ3大湖坑西部缓冲保护区恢复和保育风景林,原始山野探险考察,共享湾头服务区,内部设服务部
Ⅴ4大湖坑北部缓冲保护区恢复和保育风景林,共享黄竹农耕带乡村服务,内部设服务部
锦江风光带Ⅵ1锦江北段乡村田园与山水观光休闲、观光、水上游览,发展农业旅游和乡村服务;建设夏富服务中心
Ⅵ2锦江南段河谷山水观光休闲带锦江沿岸山水观光休闲,皮划艇或竹排游览;沿途设服务村和服务点
浈江风光带Ⅶ1浈江北段山水田园观光休闲浈江水上游览,发展较坑、麻坑等服务村;发展山水与乡村观光休闲
Ⅶ2浈江中段乡村与山水观光休闲浈江水上游览,沿岸步行观光休闲,水江乡村山水田园观光休闲,发展水江服务村
Ⅶ3五马归槽山水观光游览区浈江水上游览,五马山观光,共享南门服务基地,内部设服务部
Ⅶ4浈江南段沿岸景观环境保护带浈江水上游览和娱乐,沿岸步行观光休闲,乡村休闲,恢复和保育风景林
   
 
 
 

第五章容量、人口及生态调控

 
第二十条风景区游人容量预测
日控制游人容量3万人次;年控制游人容量1000万人次。
第二十一条风景区人口发展规模预测
1、游人规模预测
表5-1  游人规模预测
 
 
年份2009年(现状)2015年2020年2025年
游人规模(万人)203.7328482645
日均游人数(人)558189881320617673
2、居民和服务职工规模预测
表5-2  风景区内部和外围景观环境保护带居民人口规模预测
 
 
年份2009年(现状)2015年2020年2025年
景区人口(人)12170126701342014170
景观环境保护带人口(人)22916255502990835010
合计(人)35086382204332849180
3、总规模人口预测
表5-3  风景区内部外围景观环境保护带总人口规模预测
 
 
年份2009年(现状)2015年2020年2025年
景区人口(人)12170126701342014170
景观环境保护带人口(人)22916255502990835010
内外部居民数(人)35086382204332849180
日均游人数(人)558189881320617673
内部平均保有总人口(人)17751216582662631843
内外部平均保有总人口(人)40667472085653566853
近期末(2015年)风景区平均保有人口规模为2.17万人;中期末(2020年)平均保有人口规模为2.66万人;远期末(2025年)平均保有人口规模为3.18万人。
 
 
 
 
 
 
 
第二十二条风景区生态调控规划
1、锦江生态区
本区锦江湿地和夏富田园生态区为三级保护的稳定生态区;基本农田为一级保护的稳定生态区。
保护对象:锦江沿岸生态林和支流的沟谷雨林、锦江水质、车湾和夏富古村落和基本农田。
生态建设:按风景区三级保护要求建设。发展水上旅游项目要防止水体污染;在阳元石-车头-夏富通过构筑绿色生态堤坝,建造河塘,恢复河岸滩地等湿地生态系统;河漫滩耕作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旅游开发:开展漂流、撑竹排、江钓等亲水生态游活动(游江船只主要为非机动船)。
2、浈江生态区
本区较坑农业保护区为三级保护的稳定生态区,基本农田和五马山生态恢复区为一级生态保护区。
保护对象:浈江沿岸生态林和基本农田;浈江水质。
生态建设:本区是风景区的生态恢复缓冲带。韶石景区东部浈江沿岸丘陵区、五马归槽丘陵地段要将桉树等商品林逐步置换为生态公益林,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培育生态风景林;沿江两岸的农田应按基本农田保护规定建立保护区。
旅游发展:开辟浈江水上风光带和沿岸生态农业休闲带,建设五马归槽生态旅游小区。
可在浈江和锦江景观带修筑绿色生态坝截水,灌养沿河的低洼地或耕地,形成多样化的湿地景观。绿色生态坝是以自然石堆或石土堆半横截浅河道或支流,并在其旁种植沼生植物或竹子,形成生态拦水道或滞水于河岸洼地,使人工的建筑痕迹减到最少。
3、丹霞生态区
长老峰游览区、阳元山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和黄沙坑、僧帽峰(人面石)生态区为一级保护的稳定生态区,其间为二级保护的稳定生态区。本区是地质遗迹和名胜古迹观光区。
保护对象:保护独特的丹霞景观和文化景观、丰富的古树名木、成熟的准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
生态建设:按风景区一级保护规定建设。内部严格控制建设大型旅游建筑;次生植被保护和抚育以封山育林为主,护林防火,沟谷林控制开发和限制游人进入。
在主干道路两侧种植不少于10米宽的风景林带。主要树种要乡土化,并以树群种植,并应尽量保留野生植物群落。
旅游发展:丹霞景区内部可结合科研开辟生态教育、地质科普和观光线路,发展自然生态科考旅游。风景区服务站点的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特征相协调,建、构筑物以隐蔽、简朴和乡土化为特色。
4、韶石生态区
本区的金龟岩生态特级保护区为特级保护的稳定生态区。
保护对象:典型丹霞地貌和森林生态系统、金龟岩下的大叶野樱老树林。
生态建设:现状植被多为马尾松林,外围的周田镇、大桥镇和黄坑镇在丘陵坡地大面积炼山造纸浆林的项目,规划通过生态公益林置换商品林制止此类项目蔓延;丘陵坡地的山林复绿树种应多样化和乡土化,建议选用木荷、山苍子、马占相思、马尾松、椎树、岗稔等乡土树种;次生林和石山灌丛林以封山自然恢复为主。
旅游发展:开展景区外围自然生态观光、原始风光考察探险活动。
5、巴寨生态区
本区的大石山-王山坑自然保护区为特级保护的稳定生态区,巴寨小区为一级保护的稳定生态区,白莲、暖坑等乡村生态区为二级景源的生态区。
保护对象:巴寨、燕岩等典型丹霞地貌和次生森林生态系统、白泥坋等山村。
生态建设:设大石山-王山坑特级保护区,实施特级保护;巴寨小区按风景区一级保护规定建设;对次生林地和灌丛以及马尾松林封育自然演替恢复;加强乡道、乡村外围绿化,特别在河流阶地和低丘营造以林果-竹木为主的河岸生态林地。
旅游发展:与飞花水景区连接开发徒步游、马背游、自行车游、越野车游,修建少量宿营地;建立巴寨原始林保护区。主要项目:登山、考察野营、山林休闲游。
6、飞花水生态区
本区的典型丹霞地貌区和基本农田为一级保护的生态区,矮寨-黄竹原居民住地乡村田园保护区为二级保护的农业生态区。
保护对象:丹霞地貌和天然次生林,基本农田;历史村落、老樟树林。
生态建设:典型丹霞地貌区按风景区一级保护规定保护;修建绿色越野车道,路边两侧营造5m宽乔灌草混合、人工与自然相间的林带;保持景观的完整性和自然性;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结合;禁止风景区西部边缘的小煤矿开采;在煤矿开采迹地、荒坡、荒田和河岸进行植树造林,进行生态复绿。
旅游发展:水、陆观光游与巴寨景区连成一体;以生态保护优先,在乡村开发适度的、有特色的、体验农家生活的农家游和田园生态旅游活动;规划建造煤矿迹地生态恢复公园。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二十三条主要资源要素及保护要点
1、地质地貌遗迹保护
(1)保护内容
1)地层界线  丹霞组、长坝组及下伏地层界线,丹霞组分段界线出露点或地段。
2)标准剖面  丹霞组、长坝组标准剖面,露头完整的地段。
3)化石点  各组地层化石产出层位及其出露点。
4)沉积构造  各种层理构造、冲刷构造和冲刷面,包括出露点或地段。
5)岩性  典型砾岩、砂岩、砂砾岩、粉砂质泥岩、粒级层序表现清楚的地段。
6)节理  大型构造节理、层控节理、穿层节理和卸荷节理的露头地段。
7)断层构造  断层破碎带、断崖、断层瀑等表现清楚的地点或地段。
8)大型重力地貌  赤壁丹崖及崩积体、座落、崩积岩洞,重力作用的结构面、潜在崩塌结构面。
9)沿大节理发育的地貌  巷谷地貌,大型石墙群、石柱群、竖向洞穴、通天洞。
10)受岩层产状控制的地貌  平顶方山、斜顶单面山、顺层槽脊、顺层洞穴。
11)地壳抬升的标志地貌  河流阶地、多级山顶夷平面、阶梯状陡崖。
12)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  凹岸掏蚀洞穴、瀑布后壁掏蚀洞穴、天生桥、穿洞、壶穴、水平洞穴、深切曲流、河漫滩、河流阶地。
13)风化作用形成的地貌  凹片状风化及形成的各种负地貌,凸片状风化及形成的正地貌。
14)丹霞岩溶地貌  溶蚀环状沟、钟乳石、石幔。
15)特色突出的各种微地貌  侵蚀、溶蚀、风化微地貌和堆积微地貌。
(2)保护措施
1)贯彻执行国家地质遗迹及环境保护法规,组建地质环境保护管理网络,制定适合的管理制度。
2)加强地质遗迹的调查研究,建立保护对象的资料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地质遗迹和重要地貌、水环境、大气环境定期监测和地质灾害监测制度,为丹霞山地质地貌资源的保护和研究提供数据资料。
3)依据地质地貌的科学文化价值、综合环境价值对地质地貌资源进行区域划分。
4)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不得从事下列可能对丹霞地质遗迹造成影响的活动:修建可能对地质遗迹造成破坏的建筑设施;采石、取土、开矿、爆破、放牧、砍伐等;未经批准擅自采集地质标本和化石;围堵或填塞河道、山泉、瀑布等;严禁向区域内自然水体排放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污水;禁止排放、堆放废物和垃圾;其它毁坏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的行为。
5)凡不符合规划、可能造成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破坏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对已建成并可能对地质遗迹或地貌景观造成破坏的建筑设施,应按规划限期治理或逐步迁出。
6)开发利用丹霞地质遗迹进行参观、旅游活动应当按照“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遵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防止地质遗迹被破坏和污染。
7)完善丹霞山地质地貌保护设施和标识系统建设。
8)对珍贵地质遗迹及保护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
9)通过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地质稳定性。
10)通过游客中心、博物馆、展示厅标本展示和科研专著、科普读物、科普小册子、画册、照片、幻灯片、光盘、纪念品、工艺品展示和出售等方式,对当地及风景管理人员、游客和原居民开展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其认知地质地貌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物种与生态环境保育
(1)保育内容
1)古树名木和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珍稀濒危植物种及丹霞山特色树种;
2)沟谷雨林和准南亚热带季雨林;
3)山顶原生植被和天然次生植被,典型的丹霞地貌区生态孤岛;
4)崖壁绿带植被和崖壁、洞穴植被;
5)区内各类野生动物;
6)需特级保护的原始生态环境。
(2)保育措施
1)根据风景区保护分区现状,划分全封区、缓冲区和轮封区。
2)加强对风景区生物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禁偷伐、偷猎行为发生。
3)风景区内必要的人工建设选址应避开野生生物种类聚集的地段和经常的通道。建筑施工时应尽量降低噪声。设置野生动物通道,确保建设项目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风景区内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风景区内工程建设如与国家保护野生植物保护措施发生冲突,应考虑制定迁地保护方案;需要采集、迁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按照《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的有关规定办理。
5)积极采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方式,在丹霞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丹霞梧桐等国家保护野生植物进行保护生物学研究。
6)加强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3、文物古迹保护
(1)保护内容
1)古代石窟寺遗址;
2)古代悬棺岩墓;
3)古代山寨、寨墙、寨门、水井、水池;
4)历代摩崖石刻及岩画。
(2)保护措施
1)文物保护单位的保养、维护和修复,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文物保护对象的修复工程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审定和监督。
2)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安排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风貌的建设工程和实施危及文物安全的活动。因特殊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应经文物管理部门同意。保护范围内的原有非文物建筑只准维修,不得扩建或改建;危及文物安全或有碍开放的,应限制改造、拆除或迁移。
3)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需要建设新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进行大型维修和改建工程时,其式样、高度、体量、色调必须与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风貌相协调。设计或维修、改建方案应按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征得该级文物管理部门同意,经规划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旅游配套设施要选址在保护对象一定范围之外,对人文景观影响不大的低敏感区域;在建筑风格上要保持与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的一致性。文化点水电、通讯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符合统一规划,避免在景观敏感度高的区域造成视觉污染。
4)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文物管理部门应登记造册,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或损毁。
5)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要选择保存状况较好,有代表性的古山寨、古岩庙和悬棺岩墓遗址进行重点修复与开放游览。
6)加强丹霞山文物古迹保护,在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内,禁止攀岩、刻字、开凿岩体、造林、擅自采石取土等可能影响文物古迹安全及其环境的建设活动,对破坏文物古迹的行为应依法惩处。
7)针对人为破坏因素,应采用综合性的保护措施,如隔离、限制近观等手段,对游客参观线路和人流量进行限制,防止一切人为因素对丹霞文物古迹造成破坏。
8)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把文物古迹的保护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处理好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建立有效的文物古迹管护岗位责任制,确保文物古迹安全。
4、水环境保护
(1)保护内容
1)水质保护;
2)河流两岸与山谷湿地保护;
3)原生水生生物保护;
4)沿岸景观保护。
(2)保护目标与要求
1)“浈江始兴-曲江保留区”功能区水质管理标准:根据需要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Ⅱ类水质标准,或维持水质现状。
2)“北江韶关开发利用区”功能区水质管理标准:按二级区划分类分别执行相应的水质标准。
3)“北江韶关饮用景观用水区”功能区水质管理标准:根据需要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Ⅲ类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有关水源选择和水源卫生防护的规定。
(2)保护措施
1)对造成锦江水质污染的上游工矿企业进行排污达标整治,根治工业污水对锦江水质的污染。
2)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减少风景区上游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地表径流将超标的残留物带入锦江。对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集中处理,严禁向江河倾倒。
3)严禁挖沙船只对锦江河床的破坏,维护锦江河床的动态平衡。
4)建立景区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制度。
(3)锦江、浈江景观保护带规划
河道两岸50-100m范围内禁止建设除码头设施、风雨亭廊、休闲步道、休息点、观景台、标识、小品等之外的服务设施和其他建构筑物,河岸护坡全部进行生态型处理;两江沿岸地带的保护与建设在操作中按照一级保护区标准实施。
 
第二十四条特别保育项目及措施
1、宗教和历史文化资源
宗教与历史文化资源应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包括所有寺庵及遗址,摩崖石刻、陵墓及浮屠、古泉名井、古树名木,清静、庄严、神秘的宗教气氛及各类宗教礼仪和僧尼宗教活动。必须将各种文化遗迹进行清查,分类分级,对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文化遗迹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保护措施如下:
1)严格控制与宗教旅游环境不协调的设施建设。必要的服务点(饮食及纪念品销售点等)必须设在保护对象一定范围之外的景观低敏感地段,防止与保护对象发生视线干扰,以维持保护对象与其整体环境的整体协调性。
2)禁止在风景区内伐木、采集松脂及砍柴、烧炭等活动,以保护自然环境。
3)除按规划施行必要的绿化、美化工程,禁止在保护范围内挖土、取石。
4)基础设施(如水管、水塔、电缆等)应尽量避开景观敏感地带布置。
5)保护对象的修复、修缮工程必须经有关部门严格审定和监督。
6)清理现存的名泉古井,对古树名木进行科学养护和复壮。
7)充分挖掘和研究宗教文化内涵,形成粤北宗教旅游胜地。
2 、传统农耕文化资源
传统农耕文化景观包括锦江、浈江沿岸的部分村落及田园。保护措施如下:
1)严格控制建筑形式,使之保持传统风貌。
2)严格保护村边农田、古榕树及其它古树名木。
3)禁止在保护范围内采伐林木、开垦坡地和挖山炸石。
4)结合生产绿化周围山坡。
5)鼓励发展传统手工艺和传统养殖业,并将其纳入旅游经济系统之中。
第二十五条分类保护规划
1、生态保护区
包括金龟岩地质地貌与生态保护区、大石山-王山坑地质地貌与生态保护区和大湖坑生态保护区。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禁止游人进入,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即按照特级保护区的要求执行。
2、自然景观保护区
包括丹霞景区的大部分区域、金龟岩特级保护区外围、大石山-王山坑特级保护区外围、飞花水景区核心地带、仙人迹景区南部的典型丹霞地貌区、五马山小区等风景资源较集中的区域。该区执行一级保护区的规划要求,可以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
3、史迹保护区
丹霞山缺乏连片的史迹文化资源,主要是呈点状散布在山区的摩崖石刻、古寺庙、古山寨和古墓葬等文化点,规划安排点状保护单位,不设保护区。结合文物保护,设置安全防护隔离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在其附近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
4、风景恢复区
该区主要是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主要保护典型地质地貌点和封山育林,限制游人和居民活动,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项目与设施,严禁对其不利的活动。
5、风景游赏区
该区是叠置在生态保护区之外的其他各类型区之上的功能区,无法严格划分出来。重点适度利用风景区北部地段和锦江、浈江沿岸地带。利用方式主要是步行游览和水上观光休闲,禁止建设大型服务设施,除总规确定的主要旅游交通道路外,禁止建设车行道,并禁止居民建设项目。
6、发展控制区
上述五类保育区以外的用地与水面及其他各项用地,对应于分级保护的三级保护区,主要属于丘陵与河谷平原地区农耕带。该区允许保留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保持传统农耕区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增加旅游活动功能,安排适量的旅游服务设施,安排当地居民的生产、乡村旅游服务及风景管理设施。
7、分类保护区面积
表6-1  分类保护区面积统计表
 
 
编号保护类型区面积(km2)
1生态保护区金龟岩生态保护区25
大石山-王山坑生态保护区14
大湖坑生态保护区12
2自然景观保护区86
3史迹保护区(点状保护,分散在其他类型区)
4风景恢复区94
5风景游览区(叠置在2、4、6类型区)
6发展控制区61
合  计292
第二十六条分级保护规划
1、特级保护区
划定金龟岩地质地貌与自然生态特级保护区、大石山-王山坑地质地貌特级保护区和大湖坑自然生态特级保护区为特级综合保护区。仅布置几条科学考察线、构筑物形式的观察监测点和保护岗,禁止游人进入,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
2、一级保护区
特级保护区之外的典型丹霞地貌分布区,包括丹霞景区的大部分、金龟岩特级保护区外围、大石山-王山坑特级保护区外围、飞花水景区核心地带、仙人迹景区南部的典型丹霞地貌区、五马山小区等风景资源较集中的区域等。区内可适当进行旅游开发,结合大众观光旅游,开展科普教育和科研考察。游览设施建设限于步行道和游船码头、标识牌、简易公厕、科教点、结合保护岗设立的简易服务点等设施,严禁在区内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此区。
3、二级保护区
主要是风景区内一级保护区的外围、对一级保护区起保护和缓冲作用的区域。该区域包含大部分河谷盆地和丘陵地区,植被和景观资源等级次于一级保护区,以丹霞地貌风景的前景风貌展现,有一定的景观敏感度,主要保护典型地质地貌点和封山育林,可适度开展游赏活动。该区是一级保护区内旅游活动就近补给服务的主要区域,限制进行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行为。
4、三级保护区
指风景区范围内、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主要属于丘陵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较平坦,自然植被现状较差,水景资源丰富。
对丘陵区实行全面绿化,重点是保护沿江两岸风光和湖塘滩涂湿地生态,优化、美化田园风光和丘陵景观,要大力整治乡村环境,使之构成风景名胜资源的重要部分。本区是风景区内的沿江风光旅游和主要旅游服务设施布局的区域,可在规划许可范围内建设必要的旅游服务点。结合乡村改造开辟旅游村,鼓励农家旅游项目和乡村服务,但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以景观评价为依据。可根据景区内乡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开辟车行道、机耕道等交通设施。禁止在三级保护区内设立度假区;但可根据乡村社会调控规划,在旅游村建设农家旅馆、小型招待所、乡村农耕旅游、休闲服务设施。
5、景观环境保护带
包括风景区范围以外到外围国、省道路之间的丘陵平原范围。该区不在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可以布局大型服务区。但在该范围内不应建设现代风格的高大楼宇,建设项目不宜封闭道路和阻挡视线;不得在区内建设导致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的工业项目。现有项目和新建项目必须经过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加工业、服务业、乡村生活区的污水和气体排放、固体废弃物堆放等均需按照本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要求达标排放;同时制止沿道路乱建路边店。要逐步推行以公益林置换商品林等措施,防止商品林的无序蔓延;现有项目和新建项目要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6、外围环境背景控制区
指外围公路以外视野可达的山脊线外围区域。可以建设居民点和商业设施,但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划要求,防止乱搭建行为发生,特别是道路沿线,要营造有序、美观的沿街景观;禁止建设污染型工业项目和随意烧荒行为的发生,山丘地应逐步改造恢复风景林景观。
7、分级保护区面积
表6-2  分级保护区面积统计表
 
 
保护区面积(km2)
风景区范围特级保护区金龟岩地质地貌与自然生态特级保护区25
大石山-王山坑地质地貌特级保护区14
大湖坑自然生态特级保护区12
小  计51
一级保护区86
二级保护区94
三级保护区61
小  计292
景观环境保护带北部景观环境保护带23
西部景观环境保护带31
东南景观环境保护带27
小计81
合  计373
    
第二十七条保育设施规划
1、宣传设施:完善和构建解说、标识系统。
2、防护设施:完善游览线路沿线防护围栏。完善建立防火、医疗救护系统。
3、监测设施:建立和完善观测站、监视塔、瞭望台及巡视小道等设施。
第二十八条保育管理措施
1、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
2、严格执法,实行分级保护管理,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3、减少人工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4、做好防灾、治安工作;
5、将景区现有居民统一纳入风景区管理体系,避免居民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6、实行VERP工程模式。即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双重目标下的景区规划方式和管理模式。
 
 
 

第七章核心景区规划

 
第二十九条核心景区范围界定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范围为:特级保护区和一级保护区大部分范围,及其之间联系的部分区域。其中,特级保护区作为生态保护要求划入核心景区,一级保护区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分别作为自然景观保护和人文景观保护要求划入核心景区。即规划区内金龟岩地质地貌与自然生态特级保护区、大石山-王山坑地质地貌特级保护区和大湖坑自然生态特级保护区,以及特级保护区之外的典型丹霞地貌分布区,包括丹霞景区的大部分区域、金龟岩特级保护区外围、大石山-王山坑特级保护区外围、飞花水景区核心和仙人迹景区南部的典型丹霞地貌区等风景资源较集中的区域。规划总面积186 km2。
第三十条核心景区保护措施
1、核心景区必须根据本规划“分级保护规划”确定的相应保护措施实施严格保护。
2、按批准的规划尽快在实地明确核心景区界线,划界立桩。
3、核心景区内严禁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类开发建设,禁止建设各类建筑物和总规确定之外的车行道路。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严格论证和审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4、对核心景区内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以及与核心景区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车行道,都应当限期进行整改,分别实施搬迁、拆除或改作他用等措施。
5、严禁在核心景区推行任何实质性的经营权转让。
6、加强宣传,使游人和当地居民自觉、主动地参与核心景区资源保护工作。
 
 
 
 

第八章风景资源保护利用规划

 
第三十一条旅游开发功能定位
以观光、休闲、科教旅游为主导功能。其中,丹霞山水、乡村田园和历史-宗教文化观光游览是主导功能;休闲度假和科教修学旅游未来将培育成主要功能。
考察探险、康体娱乐、会议商务、宗教旅游和乡村农耕旅游等将逐步在风景区内部和外围培育成为重要的辅助功能。
第三十二条旅游开发空间管治
丹霞山的旅游开发按照类型和强度划分为如下区域:
1.禁止开发区域:三个特级保护区为禁止开发区域,禁止旅游开发和建设任何形式的服务区;只可在特级保护区外围结合保护岗的建设,配套简易的服务部,提供最基本的考察补给服务。
2.主要山地观光开发区域:除特级保护区之外的一类资源区和一级保护区,是丹霞山风景资源级别最高的区域。区内不得修建车行道和大型设施,主要开发丹霞地貌风景资源和生态资源的观光旅游;同时也是面对大众的科教旅游功能集中的区域。
3.生态保护和轻度观光旅游开发区域:主要是巴寨景区和飞花水景区的部分地区,大部分风景资源评价属于二类区,保护级别以二级为主,丹霞地貌发育以大体量的块状、梁状和丘陵状为主。在生态恢复的同时,适度发展丹霞山水观光旅游。
4.沿江和外围主要观光和休闲旅游开发区域:位于锦江和浈江两岸,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资源评价多为二、三类区,保护级别是二、三类区。在保护水环境、沿岸自然景观和乡村田园景观的基础上,是开展山水观光和休闲度假的主要开发区域,和景区内旅游服务设施的主要分布区。
5.适度农林开发和轻度乡村旅游开发区域:属于一般红层丘陵和乡村农业区。风景资源评价为三类区,保护级别属于三级保护区,目前属于农林开发用地。今后红层丘陵的开发方向是积极营造风景林,缓坡地开发茶果园,河谷台地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
6.外围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开发区域:属于风景区外围景观环境保护带。其开发方向是在整治区域环境、乡村环境、绿化和美化丘陵区的基础上,建设旅游服务基地、会议中心、休闲度假区等设施。
第三十三条旅游发展规划
1、观光旅游:是风景区的主导功能,主要是面向普通旅游者的典型丹霞地貌区的山地观光,包括:①山地步行观光游览;②锦江和浈江水上观光旅游和沿江步行观光游览;③农业观光游。观光游览的范围主要分布在特级保护区以外的区域。
2、休闲度假:①建设与夏富服务中心配套的锦江沿岸休闲区;②开发景区内乡村型休闲区;③建设丹霞山外围休闲度假区。
3、科教旅游:①开辟多条科学含量高的地质科普旅游线和科学考察线,注重科学标识系统的配套;②依托世界丹霞地貌博物苑,配套研究、交流功能,强化丹霞山丹霞地貌研究基地的地位和作用;③利用丹霞地貌研究基地的优势,组织各种科研活动,扩大本区的国际影响力。
4、康体娱乐:①外围主要是结合休闲度假功能,配套休疗养区、大众娱乐区、康体养生区等特色项目和设施;②内部主要结合特种旅游开辟定向越野、水上娱乐、乡村娱乐等康体娱乐项目;③在外围地带布置小型运动场,区内外均安排自行车旅游线、骑马旅游线等设施;④研究开发韶文化,将韶乐培育成地方特色音乐和声音文化品牌;⑤利用夏富、周田临江优势开辟水上娱乐场所。
5、考察探险:风景区内部的三个特级保护区禁止一般旅游开发,但允许开展科学考察活动。除特级保护区之外,丹霞山的500多处山体均可开展野营登山、科学考察和探险、古山寨科考等活动。
6、会议商务:会议和商务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丹霞山外围休闲度假设施的综合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属于度假的附属功能,也可以形成独立的会议中心和商务接待基地。
7、农耕体验:①对划定的基本农田进行有效保护;②改造鱼塘、瓜果菜园等乡村园林成为可观赏性的花果园等;③建设民居型的传统农耕博物馆;④开展参与性栽培和收获等农耕活动;⑤对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优化与改进;⑥农民有序开展自身家园建设,文明规范地参与旅游经营;⑦严格控制风景区乡村新区建设用地,旧村改造以环境卫生治理和建筑外貌美化为主要任务,有计划地拆不具历史价值的除危旧房屋;⑧鼓励发展家庭式旅游经济。
 
 
 
 

第九章景观系统规划

 
第三十四条景观分区和景观特色
丹霞景区以典型而奇特的丹霞地貌风光为景观特色;
韶石景区以古石窟寺遗迹和众多古山寨为景观特色;
巴寨景区以大体量丹霞山块为景观特色;
飞花水景区以飞花溪峡谷、飞花瀑布和梁状丹霞地貌山块为景观特色;
仙人迹景区以梁状丹霞地貌和大面积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为景观特色;
锦江风光带以山水田园风光组合与峡谷曲流为主体;
浈江风光带以山水田园风光组合为景观特色。
第三十五条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
1、景观轴线
外围陆地景观轴线:由国道106线-国道323线-省道246线(新线,在建)-韶仁新线(规划)围合构成。东部沿线视域范围包含了五马归槽、韶石顶、浈江较坑段、蜡烛山、韭菜寨等景观风貌;西部沿线视域范围包含了扁寨、燕岩、平头寨等景观风貌。应对道路靠近风景区一侧沿线进行严格景观控制,远离风景区一侧进行景观协调;控制建筑后退距离和建筑高度;对道路进行人工绿化美化;选择合适地段进行视线梳理,建立观赏平台。
内部陆地景观轴线:包括风景区内部主通道、次级路,以及游人步道。建设中要与保育规划相协调,控制道路的宽度和级别;强化人工绿化美化作用;应选择与景观协调、体现生态性的施工材料,进行生态化和人性化设计。
水系景观轴线:锦江和浈江。规划控制滨水地带无序建设,保护滨水景观资源,分段营造丹霞特色景观。
2、景观节点
门户集散节点:规划在风景区南部大路甫一带建设南门,与丹霞山现状北部大门共同形成门户集散节点,担负人流集散和停车服务的功能。景点建设应突出空间导向性,起到良好组织人流车流的作用;
观光游览节点:逐步完善狮头岩、宝珠峰、羊州寨、人面石、光浪顶、龟头石、韭菜寨等260多个观光游览节点,在风景区游览组织时加以利用和保护,突出其视觉焦点的地位;
旅游服务节点:严格控制建设强度,提倡化整为零的布局方式,空间实现多功能化;控制建筑设施的高度,保持自然山脊天际线的完整性;加强设施周围环境设计,多培育观赏植物,利用植物群落形成良好景观效果;
田园农耕节点:丰富田园景观多样性,为游客提供田园式休闲度假服务。
第三十六条丹霞地貌景观规划
1、规划要点:依托丹霞地貌博物苑,展示丹霞地貌特色;针对不同丹霞地貌景观的科研、景观、旅游等价值,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分景区进行环境容量控制和生态调控。
2、展示构思:重点展示赤壁丹崖的“雄、奇、险、秀、幽”及其不同尺度的组合形态等特点,重视山水组合、山树组合,强化丹山-碧水-绿树-花草景观系统组合美。建立山顶(俯视)-山腰(仰视和平视)-山脚(仰视)观景台系统、游赏线路系统和时间组织系统,构成完整的游赏系统;同时辅以其他游赏方式,如乘车、乘船、骑马、乘滑竿等,以达到综合认知丹霞山水景观的目的和强化游赏效果。
第三十七条植物景观规划
1、规划要点:重视对特级保护区珍稀植物,包括特级保护区范围内的所有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的科研观测。凡工程建设涉及影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存条件的,应优先考虑制定迁地保护方案,因迁地保护而需要采集、迁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保护古树名木,应设置围栏和必要的保护设施;培育特有植物群落,主要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准南亚热带季雨林(亚热带沟谷雨林),准南亚热带原始雨林和天然次生林;采取措施对人工森林植被进行抚育,做好防火、防虫、防灾工作,重点人工培植马尾松群落、湿地松群落、杉木群落和樟树林群落;重点在北门入口广场、阳元山景区入口广场、长老峰索道缆车站、北山门至景区入口的道路等地段加强绿化,绿化应选用乡土植物为主导树种。
2、展示构思:常绿林景观、落叶林景观、灌丛景观宜作为大环境的背景资源,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起到视觉上丰富色彩、丰富构图的作用,应整体加以抚育和展示。开展以丹霞梧桐为主要对象的游赏项目,建立丹霞山珍稀植物园,向游人展示不可多见的各种丹霞珍稀植物。古树名木的展示宜结合古寺古庙,或结合开敞的公共空间,成为休息和驻足的观赏点。
第三十八条建筑景观分类
按历史痕迹(或建设时段)和景观价值,将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内建筑划分现状建筑与待建建筑。现状建筑细分为历史建筑和一般现状建筑。历史建筑主要指文物古迹类建筑、宗教场所、历史乡村建筑和其他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各年代建筑,在丹霞山风景区内前三种类型建筑居多;一般现状建筑指现代修筑的用于居住、旅游接待、管理办公的建筑物。历史建筑侧重风貌保护,一般现状建筑侧重整治改造。待建建筑按照规范,对其“性质功能、内容规模、位置高度、体量体形、色彩风格等”,提出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措施。
第三十九条文物古迹评定
表9-1  丹霞山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一览表
 
 
序号编号名称详细地点年代类别级别备注
1440224-0376通天峡摩崖石刻群丹霞街道办黄屋村委会瑶塘村西南2公里清代石窟寺及石刻省级2008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
2440224-0377锦石岩摩崖石刻群丹霞街道办黄屋村委会瑶塘村西南1.5公里宋代至中华民国石窟寺及石刻省级2008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
3440224-0378别传寺摩崖石刻群丹霞街道办黄屋村委会瑶塘村西南2公里清代至中华民国石窟寺及石刻省级2008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
4440224-0379梦觉关摩崖石刻丹霞街道办黄屋村委会瑶塘村西南1.5公里五代至清代石窟寺及石刻省级2008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
5440224-0086鲶鱼转遗址 仁化县周田镇周田村委会河西山岗新石器时代古遗址省级1960年,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440224-0367天然和尚墓丹霞街道办黄屋村委会瑶塘村西南2公里清代康熙五十年(1711年)古墓葬县级1989年6月3日仁化县人民政府公布
7440224-0349澹归塔墓遗址丹霞街道办黄屋村委会瑶塘村西南1.5公里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年)古遗址县级1989年6月3日仁化县人民政府公布
8440224-0352螺顶浮屠遗址丹霞街道办黄屋村委会瑶塘村西南1.8公里清康熙六年(1667年)古遗址县级1989年6月3日仁化县人民政府公布
9440224-0366锦石岩普同塔丹霞街道办黄屋村委会瑶塘村西南1.5公里清代顺治五年(1648年)古墓葬县级1989年6月3日仁化县人民政府公布
10440224-0391打锣岩庙古道遗址周田镇麻坑村委会西北3公里明代古遗址县级1984年4月4日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
11440224-0386涌泉岩庙遗址周田镇较坑村委会西北4公里明代至清代古遗址县级1984年4月4日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
12440224-0390穿窿岩庙遗址周田镇麻坑村委会以西4公里北宋古遗址县级1984年4月4日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
13440224-0383金龟岩庙遗址周田镇较坑村委会西北6公里北宋至清代古遗址县级1984年4月4日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
 
第四十条文物古迹保护策略和措施
1、对于文物古迹历史原貌部分,尽可能减少干预。凡是近期没有重大危险的部分,除日常保养以外不应进行更多的干预。必须干预时,附加的手段只用在最必要部分,并减少到最低限度。采用的保护措施,应以延续现状,缓解损伤为主要目标。
2、对于山内文物古迹保护原则上应尽量保护原貌,如必须进行修缮时,应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修复应当以现存的有价值的实物为主要依据,并必须保存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遗留的痕迹。一切技术措施应当不妨碍再次对原物进行保护处理;经过处理的部分要和原物或前一次处理的部分既相协调,又可识别。
3、在保护过程中遵循可还原性原则, 即保护工作中对遗址的全面尊重。要求相对于被保护而言,任何维修,加固和增添设施都应是可解除的。
4、切实维护和优化文物古迹的整体环境。必须大力保护文物环境。对与文物古迹价值关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构成文物古迹的环境,应当与文物古迹一道统一进行保护。必须要清除影响安全和破坏景观的环境因素,加强监督管理,提出保护措施。
5、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必须加强对文物古迹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特别对被宗教组织利用作活动场所的文物建筑,风景区管理部门应会同宗教管理部门,加强对文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相关文物古迹不是宗教活动的附属品,所有宗教活动必须在有利文物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如相关活动影响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危及文物古迹的完整保存,应当责成宗教组织纠正不当行为,直至撤离相关场所。
第四十一条其他历史遗迹保护策略和措施
1、对风景区内大量的寺庙和山寨遗址、遗迹进行调查和评价,登记造册,并完成保护和维护规划;
2、对文化与景观价值较高的历史遗迹,评定其文物价值,设立市级、省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对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寺庙,可列入重点修缮和开发计划,如灵树寺(建封寺)、狮子岩寺、青云岩寺、洪岩寺、朝阳岩寺等;
5、以科研调查为重点,在此基础上适当修缮开放为景点。
第四十二条一般宗教场所管理与景观控制要求
1、对宗教场所景观应当科学规划、提升品位。寺庙的建设着重在宗教文化、场所特点、人文景观上下功夫。重视场所的文化内涵建设,杜绝“见缝插针”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2、对于宗教遗址,按照完全损毁、严重损毁、部分损毁的程度和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分类归并,采取归并结合的方式,进行修复;
3、本着突出重点、尊重历史、注重环境保护的原则,严格按“文化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在修复完善上,尽量体现原有宗教文化建筑风格,着重保护宗教历史文化。
4、对旅游开发区域中的寺庙遗址遗迹,根据其宗教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由宗教管理部门出面,适当安排维护和重建,恢复宗教活动。
第四十三条在册宗教活动场所的景观控制与保护
风景区范围内在宗教事务局登记在册的宗教活动场所有3处,分别是别传寺、锦石岩寺和仙居岩寺。
1、别传寺和锦石岩寺:①禁止山上任何扩建活动;②拆除破坏景观、过大体量的建筑和过多的接待设施;③山上的接待设施主要保留客厅和香火供应场所;④别传寺完成整治与修建规划,经评审论证后按规划实施;⑤在山下合适的地段为两个寺院安排用地,主要建设寺庙生活区和香客接待区;⑥两个寺院均在近期内落实污水整治与排放设施的建设;⑦对建筑景观进行环境协调性评价,并在近期内完成建筑景观的改造。
2、仙居岩:建筑不应再扩大规模,以内外墙粉刷维护为主。今后应定期对建筑的结构进行检修加固。同时加强观内绿化种植,美化建筑背景。
第四十四条历史乡村景观规划
1、规划要点:开展对风景区内特色村落风貌的研究和分类工作;保存、维护村落中具有历史记忆价值的公共建筑;严格保护村落里的古树名木,保护村庄的绿化环境与特色。
2、展示构思:重点展示粤北文化,挖掘客家建筑特色、粤北风俗景观。筹组专业表演队伍,开发利用以客家风情为特色的民俗表演,结合村落建设,适地适量设置民间游艺表演场馆或场地,使其成为游览丹霞的主要观赏内容之一。
第四十五条一般现状建筑的景观改造规划
对于现状设施的拆迁改造,应依照“待建建筑分区分级控制规划”所制定标准,对于不符合控制标准的现状建筑,原则上只拆不建(包括扩建、改建),相关设施一旦达到土地使用期或建筑使用期届满,一律无条件拆除。对于相关建筑的立面整饰和改造,也应当参照“待建建筑分区分级控制规划”要求,进行改造设计,并报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审批通过,才能施行改造工程。
 
表9-2  部分现状建筑整治规划一览表
 
 
名称建设年代景观干扰指数整治意见实施阶段实施情况
中旅宾馆19868拆除、绿化2011已拆除
邮电招待所19929拆除、绿化2011已拆除
税培宾馆19899拆除、绿化2011已拆除
富豪娱乐城19928拆除、绿化2011正在整改
丹霞山花园19976部分拆除、部分屋顶立面改造,沿河绿化2011已拆除
红岩山庄19934部分拆除、绿化、乡土化改造2011已拆除
瑶塘新村19974绿化、乡土化改造2011正在整改
断石新村20043绿化、乡土化改造2011正在整改
博士生态园20055绿化、乡土化改造,不再扩建2011正在整改
公安基础工程19932拆除,绿化永久 
武警基础工程19931拆除,绿化永久 
注:“景观干扰指数”用于评估建筑物对基地周围原有自然景观的干扰程度,以0为最低,10为最高。
人工设施尽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风景区内现状旅游设施应当拆除密闭围墙,一律采用通透围墙,鼓励无围墙敞开式经营。风景区内的室外厕所、垃圾站、变电房等设施尽量采用隐蔽设计,采取包括视线隐蔽、绿化遮挡等手段。
第四十六条旧村改造
旧村落改造应注重保持原有的祠堂、古树、广场、水塘、小桥等传统特色。
旧村落改造应重点增设村内公共配套设施和改善卫生条件,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规划适当增加村内开敞空间,结合风水树(林)、池塘边等空地建设小型公园绿地。
旧村落改造应当注意对传统街巷格局的保留,避免兵营阵列式的呆板布局形式。改建、新建农舍应采用坡屋顶,颜色选择宜采用淡雅的灰、白色为主要色调。
各级政府和村委会应引导和扶持当地农民参与旅游开发和旅游服务。鼓励村民妥善保护和利用村内历史文化遗产,开展旅游观光接待经营。
区内各村就近集中规划建设新村。新村建设应规模适度、统一规划和建设。新村规划应与相邻风景区规划协调,满足田园风貌保护前提以及风景区保护和建设需要。
第四十七条待建建筑分级控制规划
1、特级保护区景观控制:保护区内只允许开展科学考察等相关活动,原则上只供科考和观测人员进入区内。区内仅布置几条考察步行小道及观察监测点和保护岗,监测点同时兼顾向考察人员提供基本的服务功能。区内禁止服务设施建设。
2、一级保护区景观控制:在一级保护区范围内,不得布置与风景无关的设施,尤其不得布置旅游住宿设施。
区内可建设非机动车道,可修建供游人歇息的亭阁、赏景的平台,以及小型厕所和小卖部。可设置小型治安管理岗亭。
3、二级保护区景观控制:二级保护区内可修建交通支路,限制大型车辆和货运车辆进入。
区内关注原生态环境的维护,全力促进生态林地的保育。经济主要发展第一产业,严格禁止区内兴建第二产业设施,适度建设第三产业设施。
区域内除了可以修建一级保护区许建项目外,还允许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建设少量旅游住宿服务设施。允许建设农村居民生活所必需的公共设施,如小学、诊所、文化站等设施。区内限制新建农村住宅,相关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农村宅基地建设相关政策和规定,必须符合风景区规划要求。
4、三级保护区景观控制
区内允许建设旅游服务点,不宜兴建高层楼房,以免阻隔观光视线。要及时制止已经形成的沿道路乱建路边店的行为和防止出现乱摆乱卖现象的发生。
5、外围景观环境保护带景观控制
控制带内可以建设居民点,但必须在规划指定的范围,受规划对建筑的要求约束,防止“农村包围道路”;同样在该带内,禁止建设污染型工业和林地烧荒,禁止开辟用材林生产基地,山丘地应逐步形成风景林景观。
可以建设大型旅游服务设施,禁止污染工业发展,不宜兴建高层楼房,以免阻隔观光视线。要及时制止已经形成的沿道路乱建路边店的行为和沿途的经济林烧荒现象,任何建设项目必须经风景区组织论证并报上级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十八条待建建筑分区控制规划
1、丹霞景区建筑控制
规划已开发建设的丹霞景区进入建设控制、改造和适当充实的阶段,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重点改造和培育北门外服务基地,相关设施应控制建筑高度低于新山门建筑高度,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协调。
控制阳元山游览区乡村服务设施规模,不再审批乡村扩建用地,现有建筑只进行修缮、美化改造。
?不再增建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可适量沿观光游线设置小型观景平台、踏步、亭子等建、构筑物;
?新建筑物体量宜小巧玲珑,以两层楼或7.5米以下高度为宜;
?景点建筑应采用汉民族古典风格,限制建设现代风格建筑;
?景点建、构筑物色彩宜淡雅,以浅灰、白、淡赭石为基本色调,限制大红、紫色等色调;
?景点建、构筑物鼓励采用竹、木、灰瓦或石材等乡土材料,限制使用不锈钢、铝板、玻璃等建筑材料。
2、?韶石景区建筑控制
景区内不设置旅游接待设施,仅结合特级保护区保护岗建设的需要和发展科考旅游的需要,设置与保护设施一体化的服务点和服务部。
?不再增建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可适量沿科普、探险游线设置小型观景平台、踏步、岗亭、卫生间等建、构筑物;
?新建筑物体量宜小巧玲珑,以两层楼或7.5米以下高度为宜;
?景点建筑宜采用汉民族古典风格创作,禁止建设现代风格建筑;
?景点建、构筑物色彩宜淡雅,以浅灰、白、淡赭石为基本色调,适当使用灰褐色;
?景点建、构筑物鼓励采用竹、木、灰瓦或石材等乡土材料,限制使用不锈钢、铝板、玻璃等建筑材料。
3、?巴寨景区建筑控制
该区内部不设置大型服务区,东部共享夏富服务中心,西部结合未来西门外的旅游休闲区发展旅游服务区,景区内部仅设置服务点。
?不建设旅游接待住宿设施,可适量沿旅游游线设置休憩、观光小品,以及必要的服务点、治安岗亭等设施;
?新建筑物体量宜小巧玲珑,以两层楼或7.5米以下高度为宜;
?景点建筑宜采用汉民族古典风格或当地民居风格创作,限制建设现代风格建筑;
?景点建、构筑物色彩宜淡雅,以浅灰、白、灰褐色为基本色调;
?景点建、构筑物鼓励采用竹、木、灰瓦或原色砖块等乡土材料。
4、飞花水景区建筑控制
景区适宜进行瀑布观光,乡村休闲观光活动。该区以发展大型丹霞地貌和峡谷、瀑布观光,乡村休闲旅游为主。北部共享白莲服务村,南部共享黄竹服务村,内部仅设服务点。
?不建设旅游接待住宿设施,可适量建设服务点、治安岗亭等设施。或结合民居改建小型餐馆、小卖部等设施;
?景点建筑控制在两层楼或7.5米以下高度;村庄民居控制在三层楼或10.5米以下高度;
?景点建筑宜采用汉民族古典风格或当地民居风格创作,限制建设现代风格建筑;
?景点建、构筑物色彩宜淡雅,以浅灰、白、灰褐色为基本色调;
?景点建、构筑物鼓励采用竹、木、灰瓦或原色砖块等乡土材料。
5、?仙人迹景区建筑控制
景区北部和西部共享黄竹服务村和湾头服务中心,内部仅设服务点。
?不建设旅游接待住宿设施,可结合湾头入口适量建设餐馆、小卖、公厕、管理用房等设施,结合旅游游线设置休憩、观光小品;
?建、构筑物主体色彩宜淡雅,以浅灰、白、灰褐色为基本色调;
?景点建筑宜采用汉民族古典风格或当地民居风格创作。
6、锦江、浈江观光带建筑控制
规划对沿岸建筑进行严格控制。务必避免再出现建筑物对锦江岸线公共空间和自然景观的挤压和损害的行为发生。
?沿江岸两侧进深100米划为禁建区,不得兴建与有关规划无关的任何建筑物,禁建区内现有建筑应按计划搬迁拆除;
?沿岸禁建区内可以修筑供游览、休憩使用的小型构筑物,但要纳入景点规划统一布局,建筑形式合乎景点整体风格要求。
?境内两江水力发电站对自然景观造成一定影响,今后不应增建类似设施。对已建水利设施可结合周边风景加以改造,使之与周边环境协调,并形成新的风景。
?7、外围环境控制区建筑控制
景观环境保护带内的建筑允许传统与现代风格共存,对建筑色彩也不作严格限制。但应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建筑红线退缩距离,保证旅游者在公路行进中观赏风景区景色的视野和角度不被遮挡。
?加强对路边店等景观差劣建筑的管制,坚决拆除违章建筑,逐步拆除或改造破旧建筑;
?区内建筑宜以3层以下建筑为宜,对公路观景有影响的区域限制建设,或把建筑高度限制在2层以下。
 
 
 
 
 

第十章风景游赏规划

 
第四十九条游赏分区和项目组织
1、丹霞景区:以丹霞地貌、宗教名胜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主要游赏内容。游赏项目以登山攀岩、揽胜、寻幽访古、科教教育、宗教礼仪为主。
2、韶石景区:人文景观是其游赏一大亮点。游赏项目以访古揽胜、寻幽寄情、摄影写生、观测研究为主。
3、巴寨景区:本区为针对自助游和探险游游客的徒步探险区。游赏项目以登山攀岩、揽胜探险、森林浴、风光摄影、考察采集、野餐露营、观测研究为主。
4、飞花水景区:本区以发展大型丹霞地貌和峡谷、瀑布观光,乡村休闲旅游为主。规划对原有村落和田园予以保留,并适量发展具有优势的农业观光。游赏项目以登山观光、劳作体验、民俗活动、摄影采风、避暑度假为主。
5、仙人迹景区:本区适宜发展丹霞地貌观光和原始山野探险考察活动。游赏项目以探险揽胜、摄影鉴赏、考察采集、观测研究为主。
6、锦江观光带:本区是重点开发的沿江旅游带和水上交通的主要廊道。规划控制与风景无关的建设项目,实行有效的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本区以水上观光为主,开展竹筏漂流等水上娱乐活动。游赏项目以水上观光、竹筏漂流、摄影鉴赏、水上表演为主。
7、浈江观光带:本区开发为城郊型休闲游赏区,结合康体、休闲、娱乐功能开展森林游憩、乡村风情、休闲度假、拓展运动等活动,服务短程自助为主的游客。游赏项目以水上观光、游船、摄影、郊游野游、森林浴、拓展运动为主。
第五十条景观单元与游线规划
 
 
景区游览线编号主要景观和景观单元
丹霞景区外围游览线
宝珠峰、禾上寨、人面石、光浪颈、韭菜寨、龟头石
狮头岩、羊头寨、睡美人、斧头寨
锦江上段
游览线


狮头风光、美人酣睡、群象过河、仙翁看象、凉伞华盖
锦岩赤壁、长老峰、金龟朝圣、丹霞巨轮、鱼跃龙门
六指擒魔、仙山琼阁、车头水埠、江上双峰
长老峰游览线

梦觉仙关、幽洞通天、百丈巷谷、浸碧浮金、锦岩奇观
赤壁丹书、别传禅寺、丹梯铁锁、长老观日、海螺洞群
螺顶浮屠、虹桥拥翠、片鳞秋月、宝珠万象、韶音缭绕、舵石朝曦
阳元山游览线
10 
11 
12 
13 
14 
狮头风光、雷音石、坤德岩庙、倒扣金钟、斧头长寨、玉女峰顶
大鹏展翅、将军坐阵、地母高卧、坤星池
春水竹涛、断石田园、坤德无量、祖石万古、混沌太极
天桥通泰、云门飞架、双鳌望天、真仙洞府、狮岩古庙、混元古洞
天桥罡风、玄机叹谜、九九天梯、细美古寨、嘉遁回眸、云崖栈道
群象出山、双拱高架、洞穴石乳、童子牧象、铜鼓石
翔龙湖游览线15 
16 
17 
18 
龙角山、龙须涧、龙爪涧、毓秀台、卧龙桥、龙尾峡
仙居岩、真仙洞、太极顶、炼丹台、古山寨
五松岗、望仙台、乘龙台、汇龙溪、阴元石、天柱石
芭蕉冲、九龙峰、狮石寨、瑶坑溪
僧帽峰游览线19 
20 
21 
22 
禾上寨、白虎冲、楼台寨、背篓寨、宝塔峰、僧帽峰
大塘寨、望郎归、龙皇坪
大口岩、舜皇石、天柱石、翔龙湖
棺材寨、双峰峡、光浪颈、韭菜寨
黄沙坑游览线23 
24 
25 
26 
翔龙湖、大石岩、落霞岩、三角坪峰林、羊州寨、天柱石
黄沙坑、枫树窝、龙口岩、卧龙峡、九龙峡、宝镜石、夏富古村
天柱石、穿窿岩、羊州寨、金城寨、独峰耸秀
双石峡、评公石寨、评公峡、双烛寨
韶石景区双阙石游览线27 
28 
东线远景:绵延赤壁、双阙石门、韶石群峰
蜡烛山、穿窿岩、打鼓岩、打锣寨、上京古道、云顶窝、苗竹窝
韶石顶游览线29 马鞍寨、旗杆寨、韶石峡、韶石顶、乱石滩寨、八角塘水库
白寨顶—金龟岩考察线30 
31 
庙仔坑、打锣寨、长寨、金龟岩穿洞、古石窟寺
水江山村、黄公陂水库、象鼻吸水、白寨顶、龙背烛、泥岩穿洞
金龙山游览线32 番鬼佬、打石公寨、葫芦寨、油糍岩、金龙山、杨梅坑
巴寨景区东部游览线33 
34 
35 
姐妹峰、巷谷迷宫、拇指石
犁头寨、上天龙、劈头石
观音石-风帆石、童子石石柱群、观音山
中部游览线36 
37 
扁寨、两头寨、蜡烛寨、暖坑水库
下暖坑、巴寨、茶壶峰、茶杯峰、国子坑、东坑水库、白泥坋
西部考察线38 
39 
平头寨、燕岩、五仙岩、五台山
新寨、西竺岩、穿岩、丝螺岩
飞花水景区飞花溪游览线40 
41 
田螺山、川龙岩、五指挪、大坑寨、矮寨、将军寨
飞花水瀑布、石龙溪峡谷、飞花壶穴群矮寨、黄竹河谷风光
狮脑山游览线42 狮脑山、寨顶、平头寨、瑶婆寨
仙人迹景区仙人迹游览线43 
44 
大凹顶、九年坑双瀑、山峰英、南蛇头
仙人迹、风火岭、湾头
大湖坑科考线45 大湖坑、罗江山村
锦江景观带锦江中段
游览线
 
锦江下段
游览线
46 
47 
48 
49 
50 
51 
车湾农园、董塘河风光、车头江村
姐妹峰、长沙背、拇指峰、犁头寨、上天龙、夏富田园
观音山、观音石、瑶山胜景
螺峰倒映、赤城峡、丹崖壁画、乌龟石、鲤鱼寨
芙芷坝、番鬼佬、小三峡、大湖坑
罗江烟竹、石牛戏水、双江汇流
浈江景观带浈江中上段
游览线
浈江下段
游览线
52 
53 
54 
55 
周田大桥、周田古村、鲶鱼转遗址、较坑田园、江石激浪
韶石回波、挂榜山大赤壁、石嘴风光、河岸竹林、水江渔村
双江汇流、江上五马、高峡流彩
九年坑瀑布、长坝山水、湾头竹波、留塘农园
第五十一条游览活动方式规划
1、汽车乘车旅游:依据车行道的布局,主要沿外围和内部的南北贯通的旅游交通干线组织,主要供风景区提供的旅游交通车、专线游览车使用,近期可以适当面向自驾车旅游者使用。
2、浈江-锦江水上游览:以浈江和锦江水系为纽带的船上游览活动,主要旅游内容依据沿江景点分布,以船上游览为主,下船活动为辅。
3、景区陆地步行旅游方式:受地形限制,步行旅游是丹霞山最主要的旅游活动方式,依据各景区步行观光道布局安排游赏活动。
4、骑马游览旅游方式:在乡村道路上开展,解决无汽车线路的交通问题,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旅游活动项目和交通方式。除了旅游主干道之外的车行道均可以开展骑马旅游。
5、自行车旅游方式:主要在风景区的平缓车行道和乡村道路上进行。
6、特种旅游方式:①缆车旅游:主要提供短途登山的交通服务,规划不新建索道设施。②轿子旅游:主要提供短途登山代步,也可以作为娱乐旅游活动的一种方式。
 
第五十二条游线组织及游程安排
根据风景区情况以及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丹霞山风景区游览线路分为一日游,两日游。
1、一日游主要游览线路组织方案
 
 
线路类型线路丹霞景区丹霞景区丹霞景区
1、综合游沿线景物景观阳元石-天罡桥瑶塘-车头沿锦江江地质地貌遗址,乡土田园风光锦石岩-别传寺-山顶观日落-宝珠峰索道下山
游览方式旅游车、步行游船步行、索道
旅游时间段上午上午(瑶塘午餐)下午
2、探险、田园游线路巴寨景区锦江景观带飞花水景区
沿线景物景观巴寨瑶山电站-芙芷坝沿江地质地貌遗址,乡土田园风光矮寨田园风光
游览方式步行游船步行
旅游时间段上午(夏富午餐)下午下午
3、休闲体验游线路仙人迹景区仙人迹景区仙人迹景区
沿线景物景观 五马归槽白芒坝-河口浈江下游沿途景观
游览方式拓展运动车行竹筏飘流
旅游时间段上午下午下午
 
2、两日游主要游览线路组织方案
 
 
线路类型第一日游线路丹霞景区丹霞景区丹霞景区
1、综合游沿线景物景观阳元石-天罡桥翔龙湖-阴元石宝珠峰索道上山-锦石岩-别传寺(夜宿别传寺)
游览方式旅游车、步行游船、步行步行、索道
旅游时间段上午上午(瑶塘午餐)下午、晚上
第二日游线路巴寨景区锦江景观带飞花水景区
沿线景物景观长老峰观日亭观日出-巴寨瑶山电站-芙芷坝沿江地质地貌遗址,乡土田园风光矮寨田园风光
游览方式旅游车、步行游船步行
旅游时间段上午(夏富午餐)下午下午
2、休闲体验游第一日游线路仙人迹景区仙人迹景区仙人迹景区
沿线景物景观 五马归槽白芒坝-河口浈江下游沿途景观-夜宿湾头
游览方式拓展运动车行竹筏飘流
旅游时间段上午下午下午、晚上
第二日游线路飞花水景区锦江景观带丹霞景区
沿线景物景观矮寨田园风光芙芷坝-瑶山阳元石-阴元石
游览方式步行游船旅游车、步行
旅游时间段上午(矮寨午餐)下午下午
   
 
 
 

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

 
第五十三条游览设施配备
1、旅宿床位设置
近期需床位数1万张。远期需床位数约2万张。
2、直接服务人员
近期需要直接服务人员4000人,远期需要直接服务人员8000人。
第五十四条旅游服务系统
1、服务设施的级别
将服务单元分为四级:即服务基地、服务中心、服务村、服务点。
(1)服务基地  是辐射范围较大、跨景区提供服务的综合性基地,各种服务配套齐全,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吸纳周边乡村的农民向基地集中,减小风景区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与风景资源保护、旅游环境营造之间的矛盾。
(2)服务中心  是风景区内部最高级别的服务单元,为进入风景区的游客提供综合服务;不作为居住区发展,但可以吸纳辐射范围内需要迁出的农民,形成服务社区。
(3)服务村  景区级的服务区,具有一定的辐射力。应吸纳辐射范围内发展困难的山村居民迁居。配套农家旅馆、农家餐馆、乡村购物街道和民俗文化娱乐活动等设施和内容,禁止建设大规模服务设施;开通车行道的服务村均应该配备简易的停车场,并提供咨询、电信、医疗等服务。
(4)服务点  是主要景点附近的小型服务单元,不允许生火和开辟餐厅、住宿设施,只能提供饮料、干粮等生活补给品,提供简易急救用品和咨询服务;同时兼顾保护岗、卫生维护、急救和咨询服务。此外,服务点设置自然保护站,负责小区的资源环境保护执法。
2、服务系统布局
(1)服务基地
1)北大门基地:丹霞山对外的主要出入口,起着树立丹霞山对外形象的作用。在目前丹霞山外山门服务区的基础上发展,可以扩展到106国道北侧的黄屋平原。服务辐射丹霞景区、锦江景观带、韶石景区和巴寨景区。
2)南大门基地:基于韶赣高速将来开通后游客的需要、风景区的发展以及韶关市区的需要这三方面的要求,选址大路甫为南门服务基地,在功能定位上与北山门互为补充。
(2)服务中心
规划设夏富、湾头、古溪三个服务中心和周田旅游镇,其中古溪、湾头和周田旅游镇位于风景区范围以外。
1)夏富服务中心:在原夏富村的基础上建设,服务辐射锦江风光带、巴寨景区东部、韶石景区西北部、丹霞景区西南部和飞花景区东北部。
2)湾头服务中心:是离韶关市区最近的服务中心,规划与市区构成一体化的城市主题旅游服务社区,服务辐射浈江景观带、仙人迹景区。
3)古溪服务中心:服务景区西侧的服务中心,服务辐射飞花水景区和巴寨景区。
4)周田旅游镇:是未来仁化县对外交通枢纽和流通中心,在镇区西侧发展旅游服务社区,服务辐射韶石景区和浈江风光带。该旅游镇在级别上等同服务中心,是风景区的外围服务区。
(3)旅游服务村 
规划新建芙芷坝、白莲、暖坑、水江、罗江、黄竹、长坝、较坑、龙坑9个服务村。
(4)旅游服务点
风景区内的服务点分别为瑶塘、中旅、龙皇坪、车头、岭背、牛鼻、瑶山、麻坑、陈屋、扁寨、白泥坋、上洞、矮寨、飞花水、乱石滩、九年坑。
表11-1  游览设施配置一览表
 
 
类 型名 称配套设施项目
服务基地五马山服务基地(即南门服务基地)邮电所、车站、游人中心、派出所、消防站、宾馆餐厅、商场、银行、展览馆、游乐场、歌舞厅、俱乐部、体育运动场地、医院、疗养院
北门外服务基地
服务中心夏富、湾头、古溪、周田邮电所、车站、商店、储蓄所、公厕、饮食店、乡村旅馆、救护站
服务村芙芷坝、较坑、水江、长坝、白莲、暖坑、罗江、黄竹、龙坑电话亭、停车场、乡村旅馆、小型商店、公厕
服务点瑶塘、中旅、龙皇坪、车头、岭背、牛鼻、瑶山、麻坑、陈屋、扁寨、白泥坋、上洞、矮寨、飞花水、乱石滩、九年坑电话亭、停车场、小卖部、公厕、公告牌、解说图片、风雨亭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第五十五条道路交通规划
1、环风景区道路交通
利用风景区外部公路国道106线、国道323线、省道246线,建立风景区外部环线即:丹霞山—周田—大桥—韶关市区—犁市—花坪—董塘—仁化—丹霞山。
2、风景区车行道路系统
风景区内部车行道路系统划分为风景区主通道、风景区次级路、内部乡村道(兼旅游车道)。新建芙芷坝至水江、国道106线联系道路,打通车头-夏富至芙芷坝-黄竹间的不连续路段,提高黄竹至湾头道路等级,形成风景区交通体系的人字型道路轴线。
(1)主通道一:仁化群乐—车湾—夏富—大瑶山—芙芷坝—水江;
(2)主通道二:芙芷坝—黄竹—湾头—五里亭;
3、风景区步行道路系统
步行道路系统分为观光步道系统、科考步道系统、旅游马道系统。
(1)观光步道系统:长老峰观光步道系统、僧帽峰观光步道系统、坤元山观光步道系统、韭菜寨观光步道系统、九龙溪观光步道系统、巴寨观光步道系统、平头寨-燕岩观光步道系统、五仙岩-新寨观光步道系统、扁寨观光步道系统、观音山观光步道系统、田螺山观光步道系统、飞花水观光步道系统、凯旋门观光步道系统、仙人迹观光步道系统等18个主要系统;沿锦江、浈江风光带设置沿江的步行游览道系统。步道宽1.0—2.0米,观光步道总长约207公里,新建游览步道需要详细勘察后定线。
(2)科考步道系统:金龟岩特级保护区、大石山-王山坑特级保护区和大湖坑特级保护区考察步道系统。规划考察步道总长约为70公里。
(3)旅游马道系统:开辟韶石景区东部马道系统、芙芷坝-水江马道系统、沿浈江北岸马道系统、大石山马道系统、观音山马道系统。马道可以兼具旅游步道的功能。
4、风景区水上生态游览系统
规划两条水上生态游览航线:锦江水上生态游览航线和浈江水上生态游览航线。
(1)锦江水上生态游览航线上游起点为丹霞镇黄屋村狮头岩,下游至锦江与浈江交汇处,全程33km。沿途共设10个码头,其中一级码头3个,分别设在瑶塘、丹霞电站和瑶山电站附近;二级码头7个,分别在狮头岩、中旅、石下、夏富、牛鼻、芙芷坝和罗江。
(2)浈江水上生态游览航线上游起点为周田镇浈江大桥,下游至湾头电站坝址,全程约30km。沿途共设9个码头,其中一级码头5个,分别设在周田旧村、较坑、水江、长坝和湾头;二级码头4个,分别在矮子杨、乱石滩、白芒坝、九年坑。
5、交通设施规划
(1)停车场:本次规划停车场分为三级:一为服务基地停车场;二为服务中心停车场;三为服务点、服务村或观景点停车场。服务基地停车场可按25000平方米/个确定规模,服务中心停车场、服务点(服务村或观景点)停车场规模可分别按10000平方米/个、2000平方米/个选取,规划区总停车规模约为9.5万平方米。
(2)公交站点:本次规划在丹霞山新山门、阳元山服务中心、丹霞山旧山门、夏富服务中心、暖坑、瑶山码头、芙芷坝、水江、南部服务基地、湾头码头、较坑码头等设置11处旅游公交站点。公交站点可结合农村公交车共同设置,同时应与其它交通方式相衔接(如码头、步道),其用地大小可根据地形或游客容量等因素在详细规划中确定。
(3)客运站:规划在外山门设置仁化丹霞山汽车客运站。客运站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站房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交通部行业四级站标准(JT/T200《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设计建设。
(4)索道:规划建议对现状索道的景观视觉冲击,以及索道对游人游览方式影响等因素重新进行评价和分析,为索道及相关设施的去留提供依据。本规划不新增索道项目,其他规划中如要新修建缆车、索道,项目的选址方案应当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准。
第五十六条给水规划
1、水源规划
(1)锦江风光带:靠近城市市政管网的服务区,就近接驳市政供水管网供水;远离城市供水管网的服务区可在锦江上游设置小型净水一体化设备,供服务区生活用水。
(2)浈江风光带:靠近城市市政管网的服务区,就近接驳市政供水管网供水;远离城市供水管网的服务区可在浈江上游设置小型净水一体化设备,供服务区生活用水。
(3)丹霞景区:接驳仁化县市政供水管网,并沿国道106规划新增一条DN200供水管至丹霞山管委会。
(4)韶石景区:在浈江服务基地或服务村段上游地区规划设置取水点,并设置净水一体化设备。
(5)巴寨景区:规划设置高位水池储存山泉水,并设置净水一体化设备。
(6)飞花水景区:规划以飞花水作为取水点,并设置净水一体化设备。
(7)仙人迹景区:在浈江服务基地或服务村段上游地区规划设置取水点,并设置净水一体化设备。
2、用水量预测
风景区近期用水量为4500m3/d;远期用水量为6000m3/d,其中本地居民、服务人员和内部人员的用水量约为2350m3/d,高峰期游人用水量约为3650m3/d。
3、消防供水
消防标准为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1次,每次消防用水量为10L/S,火灾持续时间按2个小时计,每个景区的消防用水量为72m3。
第五十七条污水处理规划
1、排水体制
风景区新建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建成区近期逐步改成截流式合流制,最终改造为雨污完全分流制。
2、污水量
风景区内的污水预测总量近期2400m3/d,远期3200m3/d。
3、污水处理
风景区内的污水宜采用沼气池、人工湿地、生态沟等技术分散处理。
第五十八条雨水处理规划
1、雨水工程规划优先收集雨水进行综合利用。
2、遵循高水高排、分散就近排放的原则。
3、雨水分区的划分宜根据山脊线和雨水受纳水体。
4、规划雨水管渠尽可能结合地形,并沿规划路顺坡敷设,以减小埋深。
第五十九条供电能源规划
1、预测规划区近期、中期、远期的电力负荷分别为6000、8000、11700kW。
2、规划利用风景区周边原有变电站改造后对风景区进行供电。
3、规划拆除35kV 瑶山-丹霞线、仁化-丹霞线,并改为电缆直埋敷设。
4、220 kV、110 kV、35kV单杆单回的架空走廊宽度分别为40、30、25米。高压走廊应得到有效控制。
5、架空线、开关站、开关箱、配电室、箱式变压器、分支室、分支箱的建设与改造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道路照明灯具的形式与风景区的风格相协调,保证满足风景区照度与显色性的要求。可局部考虑太阳能照明的应用。
第六十条邮电通信规划
1、规划将通讯架空线路改用地下电缆。
2、规划拆除现有宏蜂窝,采用微蜂窝,覆盖整个风景区。
3、规划在飞花水景区、仙人迹景区、韶石景区、巴寨景区各增加3~5个光节点,以改善有线电视网络信号的质量。
4、规划在丹霞景区、飞花水景区、仙人迹景区、韶石景区、巴寨景区规划设置邮政网点各1个。网点采用附设式建设,约需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在各居民区设置信报箱群。
第六十一条环境卫生规划
1、垃圾量预测
到2015年、2020年、2025年末,风景区范围内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8.1吨/日、11.9吨/日、16.5吨/日。
2、公共厕所设置规划
风景区各服务区及主要景点附近应设置公厕;主要游线沿途每隔两公里处宜至少设置一座公厕。
各服务区宜设冲水公厕;而排水系统欠缺区域应设带有化粪池的公厕,亦可考虑采用生态厕所等技术,排泄物应定时清运处理。
3、垃圾收运处理流程规划
旅游景点生活垃圾采用定时到果皮箱收集的方式,服务区、集中居住区则采用定点或定时收集的方式,并把垃圾送至垃圾转运站或垃圾收集点,然后通过运输车送至仁化县白毛冲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六十二条综合防灾规划
以保证居民、游客、工作人员的安全为主导,强化重要景观资源的保护;以人为灾害和二次灾害的防治作为防灾重点。
1)地震灾害设防标准:Ⅵ度。
2)防洪标准:建设区近期设防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中期按30年一遇洪水,远期按50年一遇洪水设防,并对重点地段的相关设施进行加固和建设堤防。
3)排涝标准:建设区及菜地按“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1天排干”,农田按“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3天排干”。
4)森林防火应以防为主,以救为辅。加强防火管理,合理规划道路、森林分区及林木搭配,强化防火设施建设,开展防火教育,以降低火灾发生几率和火灾损失。
5)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除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外,还应在今后的森林保护工作中提高森林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以及加强森林保护基础设施和队伍的建设。
 
 
 
 
 

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六十三条风景区内社会发展策略
1、风景区内不进行大拆大建,应当保留村庄,使田园风光成为丹霞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特色村寨成为旅游观光的补充资源;不进行农民大量外迁和安置,重视对农民进行风景区规划的宣传,以激励的方式,发动农民自觉投身风景区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实践;重视发展农村文化,塑造农民,顺应农民求知、求美、求乐、求富的需求,全面建设风景区和谐社会。
2、调整经济发展策略,解决行政村的经济发展矛盾,变独立的行政村经济发展格局为风景区经济的整体良性发展格局,优化风景区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第三产业,解决风景区内农民的就业问题。应大力扶持区内农民安居乐业,在为丹霞提供乡村旅游服务打下基础的同时,乡村旅游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改造乡村环境,有助于减少农村人口的流失,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保护传统手工艺,改造乡村基础设施,给农村带来城市新观念。
3、结合丹霞风景区农村实际,逐步建立一系列合理、健全的科学机制,全面推动产业的成功转化和合理布局、促进和谐安康人居社会的建立与运作。
第六十四条 社会整合分区规划
1、无居民区划定
规划把特级保护区划定为无居民区,一般仅允许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必须的旅游管理服务人员进入。
2、居民控制区划定
把风景区内的二级、三级保护区等地域划作居民控制区,主要是一级景观区的外围到风景区边界的丘陵与河谷盆地区,包括几个河谷农耕带的大部分村落。
居民控制区内原居民予以保留,但严格控制居民人数,禁止人口机械增长。
3、居民衰减区划定
将上述无居民区和居民控制区之间,即规划的一级保护区区域或临近相关区域划为居民衰减区。规划期内保留现状村庄,但应当逐步引导人口外迁和就业,逐步减少常住人口。
第六十五条 社区分类整合规划
1、缩小型居民点划分
规划把居民衰减区内的村落划定为缩小型居民点。缩小型居民点有以下村落:丹霞街道办的车湾村、犁市镇的黄竹村、大桥镇的水江村、周田镇的龙坑村。
对于以上村落,应鼓励和引导村民外迁居住,但不应采取强制搬迁的手段,规划分阶段逐步减少常住人口数量,同时限制外来人口居住。
2、控制型居民点划分
规划把居民控制区内的村落划定为控制性居民点,它们包括以下村落:董塘镇的白莲村,丹霞街道办的夏富村、周田镇的较坑村。
对于以上村落,应稳定常住人口数量、适度控制外来人口居住。
3、聚居型居民点划分
聚居性居民点是吸引上述居民点外迁的聚居地。它们处在风景区以外或边缘地区,对风景区资源依赖性较低。这些村包括:犁市镇的黄沙村、十里亭镇的湾头、水口村、丹霞街道办的黄屋村、城南村和岭田村,周田镇的平甫村和周田村、大桥镇的亲联、长坝村、董塘镇的岩头、河富村。
第六十六条居民点人口控制规划
整体控制风景区内居民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左右,机械增长率控制在2-3‰,则风景区人口综合增长率近期控制在2.2‰,中远期控制在3.2‰。农村建设用地控制在120-140平方米/人。(各村人口与用地控制指标见表13-1)
表13-1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居民点调控规划表
 
 
县属镇属村属现状人口
(人)
规划控制
人口
(人)
人均建设用地
(平方米)
用地规模
(公顷)
规划居民点类型备注
浈江区犁市镇黄沙村28483900-440014061.60聚居型 
黄竹村2260220012026.40缩小型 
十里亭镇湾头村12961700-200014028.00聚居型 
新韶镇水口村570640-6801409.52聚居型 
仁化县丹霞街道办黄屋村25383500-394014055.16聚居型 
车湾村2066205012024.6缩小型 
夏富村24383700-379013049.27控制型重点发展服务村,控制户籍人口,较大量增加常住服务人口
城南村13551800-210014029.40聚居型 
岭田村20522700-316014044.24聚居型 
董塘镇岩头村875900-135014018.90聚居型 
河富村23603100-363014050.82聚居型 
白莲村13711400-145014020.30控制型服务村,控制户籍人口,适当增加常住服务人口
周田镇较坑村21872850-288012034.56控制型同上
龙坑村8498201209.84缩小型 
平甫村30684200-457014063.98聚居型 
周田村26823700-413014057.82聚居型 
大桥镇长坝村19782600-306014042.84聚居型 
亲联村12941600-199014027.86聚居型 
水江村99998012011.76缩小型 
合计  35086≤49180--666.87  
 
注:加粗体字为风景区界内村庄居民点,共7个;其余为外围环境控制区内村庄居民点,共12个。
 
第六十七条风景区内产业发展导则
规划在风景区内施行主营第一产业、禁营第二产业、适度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控制法则。主营第一产业,就是鼓励村民从事农业耕作、水产养殖、和农副业生产,政府应扶持发展观光农业;适度发展第三产业就是限制除旅游服务业以外的产业发展规模,对于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也应当以自然资源保护为基础,以风景区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实行科学选点、适度规模、合理布局。风景区内严禁各种工业生产。
第六十八条缩小型居民点产业和劳力发展导则
缩小型居民点内的村民以从事观光农业、旅游服务业为主,严禁从事任何形式的工业生产,禁止从事林业、运输业生产,邻近居民点的山林一律进行封山育林,并作为生态公益林和风景林建设。
第六十九条控制型居民点产业和劳力发展导则
控制型居民点内的村民以从事观光农业、水产养殖业、旅游服务业为主,严禁从事任何形式的工业生产,限制从事林业、运输业生产。
第七十条聚居型居民点划分产业和劳力发展导则
聚居型居民点内的村民以从事观光农业、水产养殖业、旅游服务业为主。允许从事家庭作坊式旅游小商品手工业,禁止从事除此以外的、任何形式的工业生产,限制从事林业、运输业生产。
第七十一条风景区新农村建设推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措施
1、建立产业推动机制
以产业化促进农业生产或加速农业转型,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活富裕的目标。发挥旅游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器的功能,引导农民向特色农产品生产、向第三产业发展转移。推行农旅业一体化发展,旅游为农产品带来销路并提升农产品价值,农业(文化景观)为旅游提供旅游吸引物,以游养农,以农促游。坚持可持续产业化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开发绿色旅游产品。
2、建立社区参与机制
逐步建立产业链本土化机制,实现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产业环节的供给本地化,形成大量地方特色(如养鸡、养鱼、种粮、种菜、工艺品制作、客家歌舞表演等)专业户,最大程度地辐射当地农民,采用当地原料,保证当地居民最大程度受益。这样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与真实展示地方文化景观。
要建立公共管理的大众参与机制:大众参与保证管理民主。研究设立农民旅游协会组织,倡导村民集体参与投资、大众参与决策,保障利益公平分配。
建立合理的外来户与本地户的合作机制,实现外来经营者与本地经营者共生共存。鼓励当地人更高程度地参与旅游服务设施经营,营造乡村性、小规模、当地所有、血亲关系等文化景观特征。
第七十二条政府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
政府牵头提供公共服务:如致力于上述产业推动的小额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直接补贴、培训、扶持民间旅游协会建设等服务,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保证乡村旅游发展的利益最大程度留在当地。
政府制定和实施规划:规划保证村容整洁。旅游规划促进村镇改造规划,重视建筑风格与文化景观保护,现代新农村、古老村镇、生态村庄、民族村寨等并存。切实解决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与污水垃圾治理问题,建设宜居宜游村庄。
政府扶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致力于对乡村文化设施,如文化站、图书室、文化广场、灯光球场等设施的设立提供帮助,致力于促进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
建立信息化平台:帮助农村逐步打造信息平台,保证顾客可以通过电话或因特网办理预约任何一个旅游村镇的服务。
旅游商品店建设:结合商务部正在全国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商品店。发展农产品、传统工艺品加工。让农民受益于农副产品升值。
 
 
    

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七十三条经济发展引导方向
1、积极发展以旅游业引领的第三产业,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必须加快保护性开发的建设步伐,以此带动全市旅游业全面发展。
2、培育大丹霞旅游产业集群
(1) 核心层  主体是丹霞景区旅游产品,与基本服务行业构成旅游产业核心层。
(2)拓展层  丹霞山的发展带动周边乡村依托丹霞山旅游业的综合开发和外围缓冲带的相关项目开发。韶关市区和仁化县城是丹霞山旅游发展的最重要的服务依托,丹霞旅游发展拉动了韶关市和仁化县的第三产业发展;城市本身发展所配套的产业活动与项目也是丹霞山的可能市场和吸引补充。
(3)波及层  相关生产性和服务性产业部门在丹霞山的发展中获益,并以主人的身份介入旅游产业,构成了旅游产业的波及层(如农林种养、建筑与装修、食品加工等);此外,一些产业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也构成外围波及层(如:设备设施维护、汽车维修、园林绿化、环卫保洁、政府社会服务等)。
3、妥善处理规划区农民问题
必须注重农田保护、传统农耕特色强化、乡村气息和乡土文化氛围营造、传统生产与生活设施展示、环境协调、农业生态系统优化、开辟高效旅游农业、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服务设施乡土化、乡村建筑控制、改善村落环境、配套农民家庭旅馆。
4、大力促进乡村农业旅游开发
以开发具有游赏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统筹发展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农科应用、产品加工和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第七十四条风景区经济结构调整规划
在发展第一产业过程中,应立足种植业基础,创新城郊型特色现代农业,重点支持优质无公害果菜种植、农庄观光旅游、蔬果采摘购物等设施建设。要加大森林保护的力度,争取获得各级林业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全面限制经济林面积增长,远期目标是把区内林地全部逐步转化建设成为生态公益林,同时妥善解决林业工人的就业出路问题。
风景区内第三产业适度发展旅游服务业,首先是产业规模适度,以免大规模设施建设损害自然环境保护;其次是引导特色化发展,鼓励农民在不影响风景资源保护和景区规划的前提下,开设“农家乐”餐饮、土特产和特色手工艺品销售等服务设施,使区内农民充分参与风景区旅游建设、共同分享旅游发展的致富成果。
风景区内禁止任何工业生产。外围景观环境保护带内,出于旅游业发展和风景区保护的需要,原则上不得新上工业项目,尤其不得新增污染企业。
第七十五条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合理化规划
在风景名胜区区界范围内,主营城郊型现代农业为特色的第一产业,适度发展旅游观光、服务接待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禁营第二产业。
在风景名胜区外围景观环境保护带范围内,主营服务接待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配营第一产业,限营第二产业。
仁化、浈江等周边地区经济主营第一、第二产业,以全面提升相邻地区经济实力,增强区域经济互补能力与增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大力培育客源消费市场。
大力拓展以珠三角客源地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市场,通过与旅行社等机构的横向联合,利用互联网、传媒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丹霞山的对外知名度,促进旅游市场的广度延伸和深度拓展。
 
 
 
 

第十五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七十六条土地利用原则
1、保护现状耕地和水面。
2、逐步将经济林地恢复为生态或景观林地。
3、控制景区内居民社会用地的发展。
4、集约发展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依法依规用地。
第七十七条土地利用调整
1、风景游赏用地
继续开发长老峰、阳元山景区。
规划开发巴寨、飞花水等景区,根据景点特点和不占农田的原则确定风景游赏用地的范围。
规划风景游赏用地共82.35km2,新增73.36km2。
2、游览设施用地
规划扩大北大门基地,在大路甫新建南大门基地。规划面积分别为62.93公顷和113.64公顷。
规划设夏富、湾头、古溪和周田旅游镇四个服务中心。其中夏富服务中心15.15公顷,湾头服务中心12.1公顷,古溪服务中心12公顷。
规划新建芙芷坝、白莲、暖坑、水江、罗江、黄竹、长坝、较坑、龙坑9个服务村;瑶塘、中旅、龙皇坪、车头、岭背、牛鼻、瑶山、麻坑、陈屋、扁寨、白泥坋、上洞、矮寨、飞花水、乱石滩、九年坑等16个服务点。
风景名胜区内的各类建设需征占用林地的,应依法向林业主管部门申办使用林地手续。


表15-1  风景区用地平衡表
 
 
 
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km2)占总用地(%)人均(m2/人)备注
现状规划现状规划现状规划
0合计风景区规划用地292.14292.1410010016412.369186.79风景区总人口
1风景游赏用地8.9982.353.0828.191605.364652.54游人平均
2游览设施用地0.120.590.040.2021.4333.33游人平均
3居民社会用地1.331.760.460.60109.29124.21居民平均
4交通与工程用地0.473.030.161.0426.4095.28风景区总人口
5林地201.44158.7868.9554.3511316.854993.08风景区总人口
6园地1.051.050.360.3686.2874.10居民平均
7耕地16.216.25.555.551331.141143.26居民平均
8草地41.567.414.232.532334.83232.70风景区总人口
9水域20.9820.987.187.181178.65659.75风景区总人口
10滞留用地000000 
备注丹霞山风景区范围内有基本农田1502 hm2。
本统计表现状林地数据来自丹霞山风景区最新卫片和地形图统计数据,按照韶关市林业局统计,丹霞山风景区范围内林地面积为282.66 km2(其中有生态公益林107 km2,商品林175 km2)。
2009年现状总人口1.78万人,其中(1)日均游人0.56万人,(3)居民12170人。
2025年规划总人口3.18万人,其中(1)日均游人1.77万人,(2)居民14170人。
 
 
 
 
 
 
 
 
 

第十六章分期发展规划

 
第七十八条近期规划
1、规划期限:2011~2015年
2、近期发展目标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培育,启动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和科学研究机制。整治旅游服务设施,调整内部设施布局和规模,基本实现区内游、区外住;重点建设风景区内部的主要基础设施,以及新建、改建、完善丹霞景区、巴寨景区东部、韶石景区东部、锦江观光带、浈江观光带、飞花水游赏点等风景环境和游览设施系统,使之具备良好的接待能力和较高的服务水平。通过南大门及新服务基地的建设,加强丹霞山与韶关市区的联系,实现丹霞山风景区与韶关市旅游经济互动发展。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系统,对生态环境进行严格管理监控,对现状景区环境进行整治。通过发展旅游经济,引导风景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与习惯的转变;积极发展科教旅游,启动世界丹霞地貌研究基地建设。
3、近期建设重点
(1)勘界立桩,界定风景区范围和核心景区范围。
(2)风景游赏系统完善
①在已开发的长老峰、阳元山景点的基础上,修建完善丹霞山老景区的主要观光道和配套游览设施,拆除老景区内违章建筑(近期搬迁和改造的建(构)筑物详见表9-2),并对近年新建的瑶塘新村、断石新村、东莞假日山庄和博士生态园等项目进行改造论证,在完成论证前停止上述项目的一切开发行为;进一步拓展丹霞景区开发范围,新增僧帽峰游览线和黄沙坑游览线。
②新增建设巴寨东部景区,重点开发巴寨景点和姐妹峰-观音山游览线,其中姐妹峰-观音山游览线除完善自身的游览配套设施外,还要注重作为锦江水上游览景观点之一的景观形象塑造。
③整合丹霞山风景资源,重点发展锦江-浈江沿岸观光休闲带,将夏富小区建设成聚落化的风景区内的服务中心;分段建设锦江和浈江水上游线,并相应完善两江观光带景观建设和相应配套游览设施建设,如码头、服务点等;锦江和浈江两岸除了布局水上和陆上公共游览设施之外,两岸的绿化与美化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任务;将沿江及其支流谷地开发为重要的乡村农业观光区域。
④结合东部周田镇的发展,注重保护和营造韶石景区东面景观,开发韶石景区东部的双阙石-韶石顶旅游线,为风景区外围车游丹霞营造良好的景观视野。
⑤开发飞花水景区的飞花溪游线,将瀑布观光、溯溪和深山中略带神秘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结合,对原有村落和田园进行保留,适量发展农业优势的旅游观光。
(3)宗教与文物的保护与开发
综合整治部分丹霞山已进行旅游开发的宗教点,对大量未保护利用的宗教遗迹进行调查和评价,登记造册,并完成保护和维护规划。详细措施按“景观系统规划”一章中“历史建筑的景观维护与改造”和“一般现状建筑的景观改造”章节措施实施。
(4)游览设施建设
①改造和发展北部接待服务基地,初步启动南部服务基地建设
北山门服务基地的整治主要是对大门外项目的清理,拓宽进山大道为广场,使山门向国道106线完全敞开。
规划近期在丹霞山南侧,优选大桥镇大路甫设置新山门,在功能定位上与北山门互为补充。并以南山门为依托,在大路甫新建档次较高的酒店、休闲度假区,形成风景区南部的服务基地。
②建设服务中心
夏富服务中心:在现有村庄用地上进行改造和美化,新建建筑物要与传统建筑的风格统一,在保持传统乡村风貌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绿化建设,营建具有村野风格的服务中心。
周田服务中心:引导周田镇向旅游镇方向发展,成为丹霞山的服务中心之一。
湾头服务中心:规划与市区构成一体化的城市主题旅游服务社区,并配套会议、度假等功能。
③建设服务村及服务点
依据近期规划的景区发展和旅游线路组织的需求,改建暖坑、芙芷坝、白莲、罗江、水江、较坑6个村为服务村。服务村建设以现有村庄为基础,建筑风格与现有村庄及周边自然环境融合。在瑶塘等现有服务点的基础上,增设车头、龙皇坪、麻坑、飞花水、岭背、牛鼻、瑶山、乱石滩、九年坑等村庄作为服务点。
④外围休闲度假区
东南部休闲度假项目区: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建设休闲度假和人工旅游项目。
北部农业观光与乡村休闲带:严禁建设工矿企业项目,鼓励区域内发展农业生态旅游项目。
⑤标识系统和解说系统的完善和建立
(5)相关基础工程设施的配套建设
逐步完善和配套相应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环卫等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工程和建设量详见近期发展规划图和近期规划投资估算表)。
(6)生态环境保育
①在特级保护区内结合现有村庄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岗,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实施监控和管理,及时监管和制止各种破坏特级保护区内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②风景区内逐步推进生态公益林置换商品林工作,减少林地的开发利用,以资源保护培育为主,逐步恢复地带性森林植被,建立多树种、多层次的生态公益林系统。
③在缓冲地带,对封闭性山谷准南亚热带季雨林和崖顶植被实行片状保护,作为其他破坏地带植被恢复的依据和物种资源,通过实验区的生态恢复实验,扩大缓冲带的原生生态系统覆盖范围。
④按照生态保护和景观保护的要求,组织对景区内各项违法建设项目和严重干扰和破坏景观的项目进行清查,限定时间进行整改。
⑤适当改造现有山路,使其成为特级保护区登山科考步道。
(7)村庄建设
①对划定的基本农田进行有效保护,并保持其传统农耕特色。
②重视整个风景区的乡村田园环境整治和风光培育,结合服务中心和服务村的建设发展乡村休闲和乡村服务,逐步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
③风景区内部的其它村庄原则上以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在保证其农业生产正常发展的前提下,临近居民点的丘岗地用于茶、果、林、桑等经济作物种植,条件合适的乡村结合风景区的发展需要开展乡村旅游。


4、近期规划投资估算
 
 
序号投资方向内容规模单价投资额(万元)
1. 风景游赏丹霞景区、巴寨景区、锦江观光带、浈江观光带景点游览设施配套完善  1000
违章建筑拆迁改造  500
2.  游览设施南大门及服务基地建设110 hm2300万元/hm233000
北大门服务基地整治与建设  1000
夏富服务中心建设10 hm2250万元/ hm22500
周田服务中心建设  3000
湾头服务中心建设  3000
服务村及服务点建设50 hm2100万元/ hm25000
3.  居民社会村庄环境整治  1000
4.  道路交通工程景区主通道改造10km80万元/ km800
新建20 km120万元/ km2400
景区次级路改造15 km60万元/ km900
新建40 km100万元/ km4000
规划马道兼旅游步道30km60万元/ km1800
旅游观光步道120 km4万元/ km480
科考步道20 km1万元/ km20
停车场61000 m2200元/ m21220
公交车站8个5万元/个40
桥梁1个1000万元/座1000
码头15个100万元/个1500
5.  其他基础工程给水工程3000 m3/d1000元/ m3300
排水工程1700 m3/d1000元/ m3170
电力工程35KV水电站改造6.3/35kV 2X4MVA8000万元/16000
35KV电缆25km90万元/ km2250
电信工程G网直放站8座120万元/座960
通讯电缆150km80万元/ km12000
环卫工程垃圾转运站
(含运输车)
8座80万元/座640
6.  保护培育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垃圾处理等)  1000
植被的培育工作  800
林地向生态公益林流转补偿  400
灾害的治理  800
特级保护区保护站建立  1500
合  计   100980
        
 
 
第七十九条  中期规划
1、  规划期限:2016~2020年
2、  中期发展目标
重点建设巴寨景区西部、韶石景区和仙人迹景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游览设施和游赏系统的建设,基本实现对整个风景区自然风景环境的科学、严格培育,游赏系统的合理安排,游览设施的合理建设,居民的合理控制,使丹霞山风景区的风景质量、保护水平、管理水平、游赏组织、游览设施等整体水平在国内同类型风景区中处于领先地位。
3、  中期发展重点
(1)          重点建设巴寨景区西部、韶石景区和仙人迹景区,建立科学合理的游览系统。
(2)          随着韶石景区和仙人迹景区的发展,建设古溪服务中心、龙坑和黄竹服务村,进一步提高各服务中心和服务点服务配套质量。
(3)          结合服务中心和服务村的建设发展乡村休闲和乡村服务,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
(4)          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5)          对丹霞山风景区整体生态环境进行长期保护和培育。
第八十条            远期规划
1、  规划期限:2021~2025年
2、  远期发展目标
完善和坚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长期监测和科学研究,切实保护和培育世界自然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提高风景资源利用的科学文化品位,建立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的良性机制;通过长期的世界丹霞地貌研究基地建设,使丹霞山成为世界性的科教旅游胜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名山。通过长期坚持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保育,完善风景区内、外环境营造和设施配套,提升韶关市区和仁化县城接待基地水平,培育风景区内乡村环境和乡村服务,提高风景区开发的科学文化品位,强化和规范风景区管理,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质量,从整体上形成“精品丹霞”的新形象。通过丹霞山的合理利用,推动丹霞山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丹霞山培育成为山水风光独特、自然环境优美、乡村田园气息浓郁、科学文化内涵丰富、人与自然融合,国内顶级、国际一流的风景名胜区;形成集观光、休闲、科教、考察、探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世界名山。
3、  远期发展重点
(1)       重点建设飞花水景区,建立科学合理的游览系统。
(2)       完善各景区内景点游览设施配套。
(3)       完善基础工程设施建设。
(4)       完善景区内服务村和服务点建设。
(5)       完善风景区的生态保护培育工作。
(6)       不断改善和提高四个服务中心和两个服务基地的建设风貌和服务质量。
 
 
 
 

第十七章                实施措施与建议

 
第八十一条  管理目标
1、  近期目标: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加强地方法规体系的建设,成立专业保护的执法队伍,完善资源保护、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点保护利用、地方文化挖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体系,在风景区建立可操作的科技支持体系和现代化管理模式。
2、  远期目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完善的法律保障和强大的科技支持,有效保护作为区域性标准地层和一类地貌命名地的丹霞地质地貌自然遗迹,有效保护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遗迹,有效保护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物种的多样性,确保永久地保持系统的自身发展与演替规律,使整个风景区成为世界性的丹霞地貌科学研究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教旅游胜地,成为杰出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第八十二条  管理对策
1、  风景区保护管理
①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区基础上,建立丹霞地貌和生态环境特级保护区;②政府对保护区配套法规和政策,在保护管理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特别支持;③在加强完善现有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制定新型的研究体系和决策机制;④根据国家有关风景名胜、自然保护法律法规,争取省立法机构制定广东省丹霞山保护管理条例或规定并广泛宣传;⑤组建由丹霞山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保护站和保护岗,组建自然保护(风景保护、森林保护)执法巡逻队,设立公安分局,保证各项保护法规的贯彻执行;⑥在技术层面,对遗产地划界立桩,对地质地貌保护点、古树名木、生态保护点挂牌(立牌)保护;⑦旅游开发、生产试验开发,均必须在保护论证的基础上,在保护规划的控制下严格按规划执行,组织旅游必须加强游客保护意识教育和管理;⑧风景名胜区内道路交通、旅游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符合总体规划外,还要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减少植被破坏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
2、  生态环境保育管理
①对三个特级保护区规划采取重点保护,禁止游客进入,以使特级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按自然规律演替,逐渐恢复生物的原始种群结构。②缓冲带被破坏地段的生态恢复以全封式自然演替为主,人工培育为辅。③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开展各种科教与旅游项目,使生物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并保证其按照自然规律发展演化。④为恢复生态平衡而在特级保护区外围建立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基地和动物招引工程,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必须依法持有许可证。
3、  乡村居民安置与开发保护协调管理
①坚持“风景资源开发与乡村建设一体化”的原则,采取政策和资金倾斜措施以及实施科技支持计划,以保障农业社区的经济利益;引导和鼓励风景区居民实行“以生态农业为主业,兼营旅游服务”和“生态移民,建设旅游村镇”的社会发展模式。②以夏富为中心的锦江风光带规划为风景区内部唯一的大型旅游休闲服务中心。风景区内部的其他村庄发展原则上以生态农业为方向,在保证其农业生产正常发展的前提下,条件合适的乡村可以结合风景区的发展需要开展乡村旅游。③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旅游经营补助、乡村文化开发及资源有偿使用等机制,保护村民合法权益。通过征收土地的办法,或按照依法、自愿、拍卖、有偿划拨等其它方式推进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向生态公益林的合理流转,保护村民合法权益。④对于风景区内部和边缘的乡村,应制定与保护法规相适应的村规民约。
4、  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管理
科学研究支持计划:结合风景区、保护区和世界遗产地资源环境保护与土地、森林、河流等资源的保护利用、旅游发展研究的需要,设立地质、地貌、生态及应用研究课题;选择并长期聘请风景区多学科的科技顾问;采取风景区选题立项研究与专家自行选题申请基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科学考察与研讨会;组织编印丹霞地貌研究信息会刊。
科普教育管理:长期坚持对员工、村民进行保护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参观、旅游人员的保护意识教育;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扶持农民发展高效型生态农业;编辑出版有关保护法规、丹霞山科普旅游常识读物及宣传画册并散发。
5、  旅游发展管理
保护利用的强度必须保持在生态平衡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游客量保持在环境有效容量范围内;协调景观保护与旅游活动之间的矛盾,合理进行旅游设施建设,防止建设性破坏,适当扩大旅游范围,科学组织游赏系统,逐步完善旅游服务系统及相应的基础设施。
6、  专业知识与技术培训
①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②对干部和员工进行岗位培训;③引进和培训高级技术人员;④对遗产地居民进行专业素质培训。
第八十三条  管理措施
强化宣传教育,增强资源保护意识;培养人才,加强保护;严格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协调旅游开发与自然保护的关系;集约利用风景区土地,发展高效生态旅游;加强生物资源的恢复与发展;加强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建立以丹霞山风景区管委会为中心,公安分局和相关职能部门为骨干,风景保护监察大队、当地派出所及村联防队为基础,风景资源和森林保护协管员为补充的保护管理;严格控制常住人口和热点景区游人量;风景区实施清洁能源工程;调好农村经济与自然保护的关系;设立基层管理组织。
第八十四条  实施措施
1、  进行广泛的法制和规划宣传:编印有关法规和规划宣传手册、公告、宣传画等宣传品;开展法规培训和知识竞赛;制定“村规民约”及“旅游服务守则”;成立保护执法队伍。
2、  规划实施管理:制定重点小区规划和项目实施计划;做好划界立桩及树立宣传牌、保护牌及说明牌的工作;各种开发活动必须按照规划进行,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制止违章建设;组织对风景区内各项违法建设项目和严重干扰和破坏景观的项目进行清查;加强对风景区建设项目的管理,严格执行风景区建设管理规定和规划审批制度。
 
 
 
 
 

第十八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十五条  环境保护指标  
 
分类序号名称单位近期(2011-2015)中期(2016-2020)远期(2021-2025)
生态建设1植被覆盖率%929292
2退化土地恢复率%70≥90≥95
3水土流失治理率%70≥90≥95
污染控制4饮用水源水质Ⅰ~ⅡⅠ~ⅡⅠ~Ⅱ
5浈江流域水质Ⅱ~ⅢⅠ~ⅡⅠ~Ⅱ
6水质达标率%100100100
7生活污水处理率%≥90≥95100
8空气质量
9噪声达标率%95100100
1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95100
11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100100
12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100100100
13医疗等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100100100
环境管理14环境保护宣教普及率%8590≥95
15公众对环境满意率%8590≥95
第八十六条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  环境承载力:规划远期人口总规模(3.18万人)远小于风景区生态环境承载力(14万人),这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2、  景观生态:规划实施后景观的数目、面积和优势度将大幅度增加;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将最大限度得到遏制;古树名木将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
3、  植被资源:植被覆盖度逐渐提高,种类不断增加,生态系统将向顶级群落演替。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植被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
4、  动物资源:野生动物的栖息与活动的环境将得到改善,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会逐步增加。施工期间不会对动物物种和种群数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5、  水土资源:风景区新增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随着种草、植树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这种影响待基建结束后将得到控制。
第八十七条  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  地表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回用后,不会对锦江、浈江造成明显的污染。风景区周边地区工业废水的排放对地表水有较大的污染,特别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加工业产生的点源污染。尾矿库的整治必须到位,否则必将长期造成锦江水域的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
2、  地下水:规划的实施基本上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但尾矿库对地下水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且短期内难于恢复。
第八十八条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   生活垃圾:必须立足综合回收利用、尽量就地消纳,以减轻垃圾填埋场负担和减少运输处理费用。垃圾填埋场可能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造成一定的影响,且现有规划设计规模将难于满足风景区及周边地区未来的需求。
2、  尾矿:规划的实施可减轻尾矿库对风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景观资源的影响,还青山、绿水于丹霞山。
第八十九条   大气、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工业大气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后,空气环境质量逐步提高。道路环境声级将比现状有所提高,但在采取声源控制、道路绿化等工程措施后可控制在相应标准之内。
第九十条             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性分析
通过风景区的保护建设,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链,逐步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并使之步入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
第九十一条   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浈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排放标准;企业清洁生产;污水治理与资源化;农业污染控制;实施总量控制。
2、备用饮用水源保护:丹霞山风景区碧湖、大石山东坑等水库的水质按国家Ⅰ~Ⅱ类标准控制执行,并作为备用水源。
第九十二条   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合理调整产业布局。
第九十三条  声环境保护影响减缓措施
1、交通噪声污染控制措施:控制声源,改造配套设施。
2、工矿企业噪声污染控制措施:从声源、传播途径、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控制。
3、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控制措施:控制商业活动、文化娱乐噪声。
第九十四条   凡口铅锌矿尾矿库综合整治措施
以“资源化、复垦化、无害化”为标准对尾矿进行综合利用,即回收有价值组分,作为采空区填充材料,制作地面砖,生产水泥熟料,堆土复垦等。
第九十五条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从环境的角度来说,风景区总体规划没有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且在落实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之后,是可行的。

第十九章                附  则

第九十六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以及规划附件组成,经批准后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九十七条  本规划由韶关市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实施,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九十八条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实施。
 
   
 
l    图 集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
The Master Planning of Danxiashan Scenic Area
 
图纸目录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图集.pdf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