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陆相红层相比,南方的冈瓦纳古陆最早的大规模红层出现在元古代末,北美—俄罗斯地台的红层出现在早古生代,而中国的红层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反映了红层是地壳发育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就是有足够厚度的大陆性地壳,有足够大的陆地面积,有强烈的地壳运动造就山间盆地,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发育红层;而这些红层必须在后期处于抬升地区,才能被侵蚀成为丹霞地貌。因此,中国红层层积和丹霞地貌的形成反映了中国区域地壳特定的演化过程,是中国大陆地壳走向成熟的标志。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是由红色陆相碎屑岩发育的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地貌类型总称,是在中国命名并逐渐深入研究地地貌类型之一,其主要特征包括:1.受红层盆地要素影响、构造断裂控制,中国丹霞地貌空间格局表现为“条带展布、斑块镶嵌、集中出现”的态势。主要沿仙霞岭—武夷山—南岭弧状地带(东南区)、四川盆地东部—南部—西部马蹄形盆地边缘(西南区)以及陇山周围—河西走廊T型(西北区)分布。对比三大集中分布区气候、植被、地壳抬升速度以及人类活动等造成丹霞地貌景观分异的因素,划分三个中国丹霞地貌区:1)“丹山碧水”—浙闽赣粤桂湘丹霞地貌区:2)“丹霞盆景,大佛之乡”—四川盆地边缘丹霞地貌区:3)“丝绸之路”—甘肃、宁夏、表海、西藏丹霞地貌区。
丹霞地貌是中国科学家确认的一种独立地貌类型,随着全球地质地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丹霞地貌的科学、美学价值日益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其形成原因和所处气候带的不同,地貌景观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南方丹霞地貌露头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色彩鲜明,而且形态多样奇特;中国北方丹霞地貌露头规模和数量均较小,而且色彩形态呆板。但是由于岩性和形态的原因,不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丹霞地貌均与人类历史活动关系密切,只是由于中国南北方的历史文化差异,南北方丹霞地貌文化积淀差异也较为明显。北方的干旱气候铸就了北方丹霞地貌的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积淀,而南方湿润季风气候则决定了丹霞地貌与古寨文化和墓穴文化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