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丹霞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西吉火石寨丹霞
命名起源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而“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指天上的彩霞。

赤水丹霞
地貌成因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张掖丹霞
分布范围(我国)
我国丹霞地貌分布非常广泛,据报道,现已发现的丹霞地貌近800处,分布在全国26个省区,包含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其中以“中国丹霞”的命名地——风景最为独特,丹霞规模最为庞大,地质特征最为典型的广东丹霞世界地质公园最为出名。

舵石朝曦
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广东丹霞山以赤壁丹崖为特色,被称为“中国红石公园”。历史上曾列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200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1年被国家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委员会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云海

丹霞日出

丹霞日出
景区风光
丹霞山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丹霞山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

姐妹峰——莲花盛开
丹霞山位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一个山间盆地中,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米之间,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象万千。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又称“中国红石公园”,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各种形态、组合的丹霞地貌若千年石堡。丹霞的山石拟人拟物、拟兽拟禽,宛如雕塑大师的一尊尊艺术杰作,但却无一不是出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螳螂扑蝉

锦水如歌
地质特点
丹霞山整体呈现一种红层峰林式结构,赤壁丹崖是其最基本的形态特征,不同体量和不同形态的赤壁丹崖组成了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60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米之间。山石高下参差、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象万千,宛如一方红宝石雕塑园。

龙湖泛舟
为了加强丹霞山科普科研工作,深入推动丹霞山地质科普旅游,2013年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在以往的宣传方式上推陈出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既符合自身发展、又迎合“大众口味”的科普工作方案。经过全体丹霞人的努力,现在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已经成了我国最受中外游客喜爱的景点之一,全年接待游客达400余万人次,在科普丹霞知识、保护丹霞地质遗迹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