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丹霞山管委会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2-12-12 10:41:44 来源:办公室
打印

2022年,丹霞山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第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推进深化改革攻坚规范治理,推动丹霞山生态保护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指标完成情况。

受反复的新冠疫情影响,2022年1-10月,丹霞山景区接待游客56.17万人次,同比下降49%;门票收入1126.92万元,同比下降46%;旅游收入1509.69万元,同比下降42%。

2022年预估丹霞山景区接待游客76.30万人次,同比下降41%;门票收入1232.25万元,同比下降40%;旅游收入2027万元,同比下降25%。

(二)突出工作亮点。

1.丹霞山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年)、广东省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组织申报国家林草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均已推荐上报国家并完成评审。

2.20227月国家林草局专家到丹霞山对《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2-2031年)》现场实地考察,9月26日,国家林草局组织专家对《总规规划》进行了评审,10月18日获得国家林草局专家评审意见,11月2日按照专家组意见和建议完成了最后一轮修改,已呈报国家林草局审批。

(三)工作措施

1.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树牢底线意识,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守住丹霞山疫情防控大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开展好查验和宣传,共同经受国庆等假期客流高峰人员大规模来丹霞山的考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

2.全力配合做好创建丹霞山国家公园前期论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研究院(国家公园研究院)负责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论证,编制《拟建丹霞山国家公园范围论证报告》《丹霞山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创建丹霞山国家公园工作方案》3个报告。广东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丹霞山地质地貌科考专项,系统收集整理了丹霞山地质地貌相关资料,初步建立了丹霞山地质资料数据库,完成了《丹霞山地质地貌科考专项科考报告(初稿)》。中山大学承担的丹霞山生物多样性科考专项,完成了《拟设立丹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科考报告(初稿)》,发表了多个新物种,提出了“丹霞区系”概念,丹霞山生态科学价值显著提升。2022年9月,丹霞山管委会争取市政府、省科技厅和中山大学支持,由中山大学牵头申报,省科技厅支持立项,正在申报广东省丹霞山地质地貌过程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完成资料上报。

3.加强科研。一是科研调查。管委会以国家公园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与中山大学、省地质调查院等机构合作,不断深化丹霞山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等科研调查。2022年新发现丹霞山铁角蕨等4个新物种,新增鸟类记录17种。二是生物多样性监测。今年新增安装150套红外相机和3套黑光高清智能球机,对丹霞山野生动物红外相机与视频智能监测系统扩容增量,加强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实施全天候监测。目前拍摄记录到哺乳动物和鸟类39种,获得有效照片3356张,监测到了多种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动物。以多方式多手段开展生态资源调查监测,摸清资源本底,为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4.加强生态保护。一是深入推进“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各项任务,结合推动构建丹霞山生态保护联合工作机制,与市、县检察院共同挂牌成立了丹霞山生态保护检察联络室,签订《关于设立丹霞山生态保护检察联络室的方案(试行)》。二是制定遗产地巡查保护管理方案,与属地政府共同建立了联巡联查机制,每周进行不少于一次巡查,建立巡查日志。2022年1-10月,保护巡查发现问题共88处,其中仁化县范围51处,浈江区范围37处。配合属地政府,对丹霞山范围内乱摆乱卖,拉客现象等进行综合整治,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违规建设等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三是开展好“绿盾”遥感斑点和风景名胜区斑点核查整改工作。2022年共下发遥感斑点共215处,其中:广东省林业局下发209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下发5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下发1处,目前核查完93处,核查中122处。四是做好松材线虫防治工作。推进《仁化县黄屋、车湾片区松材线虫病防治项目(第二期)》工作,开展疫木伐除、施药套袋消杀处理和精准注射药物防治、人工地面施药防治、无人机空中施药防治相结合的方式。2020年至2022年10月,累计防治面积3.91万亩,共计除治枯死马尾松树12002株。其中2022年共计除治枯死树8848株,其中:40cm以上1041株,40cm以下7807株。已完成微创注射 449株松树的注药防治工作,共注射 7422 针。

5.强化科普品牌。一是开展丹霞山科普志愿者训练营、《奇美天成丹霞山》图书漂流科普讲座、公益科普体验课程、地球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科普活动,示范带动了50余家世界地质公园和遗产地、自然保护地开展科普志愿者和科普进校园活动,在省内外自然保护地中掀起了科普宣教工作热潮。全年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近200场,线上线下10多万人参加。二是加强科普品牌创建。2022年3月入选“2021-2025全国科普教育基地”,7月入选广东省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9月入选2022-2023年度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组织申报了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全国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并顺利进入全国候选名单,吸引了自然保护区及高校70余批1450多人到丹霞山开展交流合作、科研调查及实习实践。三是做强做大科普研学产业。大力培育“旅游+”,推动成立韶关市丹霞科普研学实践中心,不断扩大拓展了青少年及亲子家庭自然教育的科普研学市场,仅7-8月接收了夏令营、培训班2000多人。

6.做好旅游安全、森林防火、消防等安全生产工作。制定《2022年丹霞山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计划》,按照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计划,每月对景区五个生产单位的重点场所、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督促各生产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与景区各生产单位签订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森林防火责任书,要求各生产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加强日常巡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全力做好丹霞山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景区1-10月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7.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修缮丹霞山翔龙湖--卧龙冈森林步道地质遗迹保护科考线路,目前项目已开展建设,完成了建设进度90%,完成仙居岩、双喜台、卧龙冈路桥节点、乘龙亭东侧步道节点、玉带桥西码头建设,预计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二是完成了景区外山门停车场改造项目,实现黑底化路面,增加人行通道,实现山门停车场人车合理分流。阳元山部分路段提升项目正在实施,丹霞山水毁旅游步道基本修复,水毁森林消防设施等项目也纳入改造提升。

(四)存在问题

1.疫情影响部分工作进度。受疫情影响,人员出行等受约束,旅游人次明显下降;科研监测进展受影响,科普活动进展、规模效果受影响;对外交流工作的形式发生变化,实地交流无法开展,受线上交流的方式单一等因素影响,对外交流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2.资源巡查难度大。一是丹霞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广,原住民多,自然保护区以集体林地为主,村民的生产生活还存在靠山吃山的观念,群众对林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缺乏认识,随意开垦和违法占用林地的行为时有发生,给资源管理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二是宣传力度还不够,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到位还没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巡查人员少,目前在巡护方面虽然了加大资源巡查工作力度,但仍存在巡查不到位的可能。四是缺乏巡护的车辆工具,自然保护区山上林间道路崎岖复杂,许多地方靠步行无法抵达。

3.松材线虫防治难度大。丹霞山景区自开展开放区域松材线虫病枯死树除治工作以来,受限于丹霞地貌崎岖复杂,原生松林往往成点状小片状生长分布,松材线虫病呈点面状扩散至多个山头,疫木除治难度系数大。丹霞山人工松林多位于保护区的缓冲区、核心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不宜开展大面积药物喷洒防治。同时,存在技术人员缺失的困难,除治经费不在年度预算中列支,无法保障下一年度的需求。

二、2023年工作安排

1.全力推进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加强与国家林草局、省林业局对接联系,主动跟踪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最新进展。积极配合中山大学、广东省地质调查院等单位扎实做好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的各项科研科考项目。加强与项目编制单位沟通,做好范围论证,实现一个园区、一块牌子、一个机构的目标,保持范围与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基本保护一致。部署各科室按照《国家公园设立指南》中8项任务内容,收集整理各项基础资料,为创建国家公园夯实基础做好准备,加快推进国家公园创建前期论证各项重点工作落实。持续跟进《丹霞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2-2031年)》审批情况,及时了解审批进展,根据上级要求补充提供完善各项资料,争取《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2-2031年)》早日审批实施。

2.加强科研宣教,强化对外交流合作。持续加强科普品牌建设,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力争入选国家林草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进一步强化丹霞山科普品牌。常态化开展丹霞山科普志愿者训练营、《奇美天成丹霞山》图书漂流、丹霞山野生植物辨认大赛、丹霞山科普小镇公园科普体验课程等丹霞山品牌科普活动以及地球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科普周等主题日活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基础上,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对外交流,展示丹霞山保护成果,传递丹霞山价值,交流工作经验,促进丹霞山保护发展。

3.加强生态保护。一是落实丹霞山资源保护巡查制度。制定2023年巡护工作方案每周进行一到二次巡查,建立巡查检查登记表,记录巡查情况,建立每月资源巡查情况汇报表。对挖山毁林、违章搭棚、违法建设、畜禽养殖、遥感卫星斑点未完成整改等资源破坏行为,及时协调仁化县人民政府及浈江区人民政府处置。配合属地政府加强对丹霞山自然保护区违建情况进行整治,防止发生违建现象。二是做好遥感监测斑点核查工作。严格落实国家、省级相关部对丹霞山保护区的人类动变化卫星遥感图斑监测整改工作的监管,对景区人类活动变化新增斑点侵蚀问题进行摸查。三是做好2023年丹霞山景区松材线虫病的科学防治工作。按照省林科院编制的《仁化县黄屋、车湾片区松材线虫病防治规划(2021-2023)》,继续开展丹霞山仁化县黄屋、车湾片区松材线虫病防治项目。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将通过招投标程序,聘请防治单位,继续开展《仁化县黄屋、车湾片区松材线虫病防治项目(第三期)》工作。

4.提升丹霞山生态旅游品质。一是推动丹霞山旅游与乡村振兴大融合,结合阅丹公路一三产业融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推出小休闲、小康养、微度假,打造一批‘看不够,玩不透,住不够’的乡村休憩区,主动串联各景区景点,形成资源整合、项目互动、产品协同的丹霞山旅游新格局。二是深度发挥丹霞山自然生态优势,深度发掘丹山碧水、丰厚人文等资源价值,丰富和提升丹霞山科普研学游品质,以科普带动康养、亲子教育、户外研学等产品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三是继续做强做大丹霞山系列体育赛事品牌。协助做好丹霞山徒步穿越、丹霞山马拉松、环丹霞山自行车三项大型群众体育赛事,推动户外运动与旅游休闲融合发展,促进旅游消费,提升丹霞山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完善丹霞山旅游基础设施。围绕打造小景观、精品点,改造提升丹霞山科普教育径,增加科普解说标识标牌,修缮旅游步道,增设风雨亭、景观互动小品等,提升丹霞山服务设施品质。

5.开展丹霞山生态修复。一是推进水资源综合治理。加强丹霞山各流域水质监测,落实河长制,积极配合好仁化、浈江实施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处置,整治入河排污口,确保丹霞山水体安全。二是推进丹霞山人工林林相改造。编制《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林改造提升方案(2022-2027)》,推动分批分期实施丹霞山人工桉树林、针叶林的更新改造工作,恢复丹霞山自然生态,保障丹霞山生物多样性安全。三是探索自然资源长效监管。积极与自然资源部门对接,打造丹霞山自然资源“一张图”,综合运用好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人工巡查等手段,在丹霞山生态保护长效监管、规划管控、土地管理、执法监察等方面实现一张网全面掌握,着力构建全方位生态保护监管网络新格局。

6.做好安全生产、森林防火、消防工作。落实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协调指导景区内各企业(单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要求景区各生产单位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将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和安全生产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坚决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修复受损消防管道、新建泵房、改造提升丹霞山森林消防系统,提升丹霞山旅游开放区域的森林防灭火能力。

2023年,丹霞山管委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黄坤明来韶调研精神,埋头苦干,狠抓落实,扎实做好丹霞山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推动丹霞山打造高品质生态旅游度假胜地,为韶关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奋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力量。

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

2022年11月22日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