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待字闺中的崀山,如今已是湘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走出了国门,迈向了世界,渐渐为世人所熟知的崀山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如何拓展崀山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快崀山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推进崀山旅游可持续发展,已是亟须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崀山旅游产品之一——生态旅游角度出发,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崀山的旅游开发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今后的旅游开发和保护利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研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否则,将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同时,生态旅游应该把环境教育、科学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核心内容,真正使生态旅游成为人们学习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大学校。
2、生态旅游是今后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熙嚷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与日俱增,生态旅游在特定地域上形成的“古、始、真、土”特点,具有城镇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优势,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3 崀山风景名胜区开发生态旅游条件分析
3.1 崀山旅游资源具有满足各种层次旅游需求的结构特点
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新宁县境内,辖天一巷、辣椒峰、夫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桥六大景区,108平方公里,发育在南岭褶皱带西端,单体地貌类型丰富,尤其是赤壁丹崖、方山石堡、石墙石柱、丹霞巷谷、穿洞石拱特别典型;具有群体结构美的丹霞组合景观,是壮年期密集的柱状、堡状和墙状峰丛-峰林地貌的代表;巷谷、线谷和天生桥发育规模之大,在同类丹霞中极为罕见,丹霞喀斯特和丹霞与喀斯特复合地貌构成独特景观,山、水、林、洞浑然一体,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地球科学价值,以及生态多样性科研价值。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正适合“回归大自然”的旅游发展趋势,符合游人猎奇、休闲、科考、探险的心理需求。
崀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完好,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必要条件。景区机构健全,1995年7月成立了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负责崀山景区的规划、保护、建设和管理等工作;法律制度完备, 2004年9月28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湖南省崀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2005年国务院批复了《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2006年国家建设部批准实施了《崀山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2009年5月,成立了崀山风景名胜区联合执法监察大队。上述制度的执行,全面有效地保护地貌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目前,景区森林覆盖率超过70%,景区物种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崀山除了拥有独树一帜的原生态自然风景外,还有纯正的绿色特产食品,丰富的民俗文化生活。
3.2 崀山开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世界遗产地随着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当地知名度的提升,以及交通条件的大大改善,如火如荼的旅游业将成为当地财政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富裕百姓的重要产业。生态旅游是在原有旅游资源基础上,通过经营方式的调整,不破坏原有生产形态,而使其精致化、特色化的过程,所以具有开发难度小、投资回报率高、见效快的特点。崀山地处湘西南边陲,远离城市喧嚣,随着S218省道和G207国道的开通,崀山势必成为湖南省的“后花园”。崀山风景名胜区内有整齐划一、古朴雅致的窑市街、秀美迷人的石田田园风光、民风淳厚的黄背村寨等。开发生态旅游,既能充分利用生态旅游投入少、见效快的优势,又能丰富崀山旅游产品的形式,增加崀山旅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提高旅游产品品位营造大氛围,还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不论是对崀山旅游业本身,还是对新宁县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4 崀山风景区开发生态旅游的构想
崀山生态旅游开发应考虑资源自身的独特性和被认知程度,从大资源开发角度去深入挖掘各类资源的内涵,实施资源有效整合,发挥资源整体优势,促使旅游产品向专项旅游拓展,实现旅游产品向文化延伸。使地形、地貌、地质、历史、文化、民俗及珍稀动植物等旅游资源,都可以作胚体开发成各种创意性、参与性强的专项旅游产品
4.1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自身特色
目前,崀山虽不具备交通便利的优势,但丹霞旅游资源突出,景域面积大,类型齐全。更为重要的是崀山风景区还基本保持“原始”、“野趣”的特色。旅游资源原始程度越高,唯一性特点越突出,越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其开发价值就越大。所以,崀山风景区开发生态旅游应充分挖掘原生价值。应充分利用丹霞地貌等自然资源原始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明显的优势,展现“奇、特、野”的原始风貌;以山水特色、山间民居为重点,让游客在浏览丹霞景观中感受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韵味,从而获得情景交融的休闲、身心享受的愉悦。本文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产品创新要围绕旅游者追求“新、奇、美、乐”的需求原则,把握观光型向度假型、参观型向参与型转变的市场趋势。应以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为主导,以专项旅游产品建设为支撑,突出“行、游、购”三要素,形成一批适应游客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要力求做到消费物美价廉 ,形式灵活多样;
二是开发农耕体验游项目。石田村寨和黄背村寨的稻田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将稻田织成“五彩稻田”。黄黄的油菜花、粉红的苕子花、洁白的百合花、红彤彤的辣椒、黄澄澄的稻穗在不同季节将田野装扮成美轮美奂的农业景观。对周边的景观资源不仅是一种衬托更是一种补充,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相得益彰,同时,发展壮大特色生态饭店和旅馆,开发富有农耕文化特色,游客参与性强的“农家乐”体验项目;
三是加强城市文明建设。崀山景区景点相对分散,新宁县城从一开始就充当崀山旅游的集散地和中转站的角色,县城建筑的风格及人文环境常常很容易给游客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城市“四化”:绿化、净化、美化和秩序化,提升县城品味,将县城打造成富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旅游城市。
4.2 加强政府监督
政府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和相关政策,明确生态旅游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推进生态旅游的发展。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旅游区开发的正确指导,监督生态旅游的服务质量,制定宣传促销方案,积极吸引游客,合理控制流量。同时协助景区经营者对生态旅游区的科学规划、开发和建设,实现功能分区;要求其加强对区内旅游活动的监督,确保游客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定期对生态旅游区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发布各种重要信息,为制定生态旅游区政策和促销计划提供依据。要求区内各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确保区内的各种服务设施达到环境标准。对生态旅游区的管理者和导游进行专业培训,努力组建一支深刻理解和认真执行生态旅游的人才队伍。
4.3 制定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景区经营者和各级政府部门应共同协商讨论,制定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部通过的《崀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05 -2020) 》批复。批复要求新宁县人民政府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及《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分区分级保护要求,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的地质地貌、自然水系、文物古迹、珍稀动植物、森林植被等风景名胜资源,做好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工作,加强对扶夷江的水资源环境保护,严格在风景名胜区内砍伐林木、开山采石、污染水体、乱建房屋等,在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要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维护区域内外生态平衡。这就要求生态旅游区的基础设施与环境的相融,尽量保持生态原貌。可借鉴:韩国的森林公园里没有垃圾桶;美国、日本明令禁止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m,公路只修到2000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 1 > 。在招聘景区工作人员和开设附属服务项目时应优先考虑当地居民,促进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和保护中来。在生态旅游区的管理中,景区主管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划拨一定的资金用于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并且与政府其他部门共同制定景区的门票价格体系,制定资金的返还机制,将部分门票收入用于景区的维护和保护< 2 > 。
4.4 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高度重视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旅行社和旅游企业应考虑与景区主管部门为游客编制环境保护教育资料,科学引导旅游者。要让游客了解什么是生态旅游,如何进行生态旅游,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生态旅游的重要性,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把自己的旅游行为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让旅游景区所在地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社区居民都了解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形成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环境的保护,促进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4.5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与经济的投入,也是维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应遵循“保护开发并举”的原则,建立“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可持续经营模式,从旅游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以支付维持良好环境质量的成本投入。应坚持生态旅游利益化和持续化的统一,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营效益相结合,使崀山的生态环境在旅游发展中得到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