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专业科普志愿者全国招募暨科普考察活动介绍
一、2014 丹霞山专业科普志愿者全国招募暨科普考察活动总体价值
1. 本次活动是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在科普建设、科普推广方面的一大创举。通过让志愿者协助完成 “让丹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丹霞”科普工作,
一方面增强了志愿者地质科普知识和体验,为园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后期工作中,他 们将成为丹霞研究的得力“助手”、丹霞科普工作的关键抓手。
另一方面,本次活动契合国土资源部的科普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科 普工作水平。在地质公园建设、地质遗迹和环境保护、丹霞研究推广方面具有整体意义,尤 其是为公园多样化、专业化、新媒体科普推广提供了有益借鉴。
2. 志愿者来自 30 多家机构,涵盖 10 多个领域,分布于近 20 个省份。不同于常规科普活动的区域 化、表面化。
3. 截至目前,志愿者就公园解说展示、博物馆、路线设计及标本等提出约 60 条合理化建议,有力支持了公园建设。
4. 截至目前,志愿者共完成考察报告 30 余份,科普文献 10 篇,游记心得 20 篇。部分报告得到志 愿者所在机构的表彰。
5. 截至目前,志愿者共举办讲座 8 场,受众近 1000 人
6. 截至目前,志愿者在各类社交平台、专业网站、旅游平台发布各类图文约 300 多篇,阅读点击率 达 30000 多人次,点赞、转发人数超过 1000 人次。多篇图文成为网络热点。
二、2014 丹霞山专业科普志愿者全国招募暨科普考察活动概要介绍
1. 整体方案策划 根据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要求,地质公园之家为了顺利完成本项目做了充分 的策划、准备工作。1.1. 11 月 26 日,地质公园之家丹霞山科普志愿者项目负责人专程参加在丹 霞山举办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业务培训班》,并实地对丹霞山世界地质 公园进行考察,联合丹霞山管委会制定科普考察体验路线。
1.2. 与管委会共同确定志愿者招募区域、领域及人员基础要求。
1.3. 与管委会确定具体方案、行程。
2. 招募及遴选
为确保招募质量,地质公园之家采用线上广谱招募及线下定向招募相结合的模式。
2.1. 招募宣传品、礼品准备
线上招募文案,海报。
线下宣传海报、易拉宝,讲座专用宣传册;
同时准备了吸引志愿者活跃气氛的特色纪念品。
2.2. 招募渠道开发及实施
线上预热及招募:地质公园之家网站微信微博、 羊城晚报、韶关日报、南方网及其它门户网站。
线下招募锁定了地质相关专业人群集中的两所 高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
同时,邀请丹霞研究专家在中国地质大学开展科普宣讲活动,极大激发了志愿者报名热情。
共收到有效意向申请约 2000 份。
2.3. 招募遴选
根据丹霞山管委会、地质公园之家确定的志愿者标准,地质公园之家经资格、健康等审核、网络面试 精心挑选了 200 名候选志愿者名单提交给管委会。
管委会经认真筛选,最终确定了 30 名志愿者。
最终确定的志愿者来自湖北、云南、江西、河北、 江苏、河南等 20 多个省份,地理学、植物学、地 质构造学等 10 多个领域,机构分布于大学、科研院 所、国土部门、CCTV 及各类专业媒体、户外俱乐部等。
3. 志愿者工作管理及行程安排
3.1. 志愿者招募同时,地质公园之家结合丹霞山实际情况制作了各种服务管理工具: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志愿者工作手册》
《丹霞山志愿服务协议书》
《丹霞山志愿者活动行程表》
《志愿者信息登记表》
《丹霞山科普志愿者出行注意事项》
《丹霞山科普志愿者任务清单》
《丹霞山科普志愿者任务备案表》
3.2. 志愿者集合当日,开展了本次活动的管理培训,并签署相关协议。
4. 科普考察
4.1. 总行程约 5 天 6 晚,包含学习、整体认知、考察、游赏、讨论交流等各个环节。
4.2. 学习:专家名师讲座。让志愿者进一步了解前人对丹霞地貌、丹霞动植物研究成果。从理论角 度帮助志愿者构建丹霞科学认知,同时激发其探索热情。
4.3. 整体认知:参观博物馆。了解博物馆规模、馆藏、布局等基本情况,为后期科普传播工作打下 坚实科学基础。
4.4. 考察:分组按不同科普路线,现场就丹霞地质遗迹、景观、古生物、动植物等进行观察、领悟。领略丹霞独特魅力。
龙鳞石的前世前生 志愿者科普地质成因
“爱情树”——生物绞杀 志愿者研究丹霞植物
4.5. 游赏:观植物、品茗茶、乘竹筏、进佛寺、串烧烤、游牛鼻古村——深度体验丹霞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4.6. 交流:每日就当天科普考察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分析、交流。
4.7. 研讨:结合丹霞山管委会提供的素材和志愿者采集各类素材,研讨丹霞地质遗迹及人文特色普及、传播的思路、方法、途径。
4.8. 确定后期持续任务:包括科普导览路线的修订、导览词更新、矿物化石标本修订及完善、植物研究如何深化等一系列与园区建设、推广有关的课题。
5. 考察后续支持
5.1. 根据志愿者手册及考察安排,确定了志愿者任务清单;
5.2. 收集整理考察期间志愿者就科普路线、解说展示系统、矿物化石标本、博物馆建议等各方面的 建议,并系统提交给丹霞山管委会。
5.3. 收集整理志愿者考察期间的各类文章。
5.4. 协助志愿者后期实施的各类研究、推广。
三、志愿者科普传播
1. 专题讲座及专题活动。截至目前,志愿者共举办讲座 8 场,受众近 1000 人。
2. 新闻报道。腾讯、搜狐等各门户网站及本地媒体、科普报刊报道此次活动近 200 多次。
文章来源:搜狐新闻 《30 名科普志愿者进入广东丹霞山“找茬”(组图)》
3. 截至目前,志愿者在各类社交平台、专业网站、旅游平台发布各类图文约 300 多篇,阅读点击 率达 30000 多人次,点赞、转发人数超过 1000 人次。多篇图文成为网络热点。
3.1. 部分文章 杨民英—《仰望“天上人间“》
罗 川—《丹霞游记:山与水的梦境》 李丹妮—《丹山碧水云海好人家》 张石友—《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游记》 明 扬—《广东丹霞山游记》
肖 琼—《最美丹霞山》
方丽莹—《很科学 |丹霞山,地球人的慢生活(一)~(五)》系列
3.2. 部分新媒体传播截图
4. 科普爱好者 QQ 群及科普论坛:十多个专业科普社区,覆盖专业爱好者近万名。
5. 媒体合作资源:世界地质公园网、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新华网、人民网、爱 奇艺、优酷、乐视等大众科普传媒,以及相关科普报刊。
服务地质公园,推广科学旅游,提高民众地学素养,我们专业专注!
六、更多专业服务,请与我们联络
1. 解说展示:解说牌、科学导游图、博物馆内容方案;
2. 科普读物:地质科普丛书、画册、图书等;
3. 科普视频:地质专题纪录片、科普电影、科普宣传片、科普动漫;
4. 科普信息平台:互联网主页、科普专题、微信、微博等科普信息化平台建设;
5. 科普活动:大众科普活动、科普夏令营、教学实践、考察等活动;
6. 数字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数据库、数字地质公园;
7. 行业科普交流:地质公园之家网站、社区、微博微信平台、行业群、论坛交流及推广;
8. 科普项目申报:科普教育基地申报。
欢迎加入地质公园行业群:117453060 联系人:
倪 川 187 0270 9627 QQ:2657007028 翁晓杰 187 7105 9237 QQ:835264032
1. 本次活动是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在科普建设、科普推广方面的一大创举。通过让志愿者协助完成 “让丹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丹霞”科普工作,
一方面增强了志愿者地质科普知识和体验,为园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后期工作中,他 们将成为丹霞研究的得力“助手”、丹霞科普工作的关键抓手。
另一方面,本次活动契合国土资源部的科普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科 普工作水平。在地质公园建设、地质遗迹和环境保护、丹霞研究推广方面具有整体意义,尤 其是为公园多样化、专业化、新媒体科普推广提供了有益借鉴。
2. 志愿者来自 30 多家机构,涵盖 10 多个领域,分布于近 20 个省份。不同于常规科普活动的区域 化、表面化。
3. 截至目前,志愿者就公园解说展示、博物馆、路线设计及标本等提出约 60 条合理化建议,有力支持了公园建设。
4. 截至目前,志愿者共完成考察报告 30 余份,科普文献 10 篇,游记心得 20 篇。部分报告得到志 愿者所在机构的表彰。
5. 截至目前,志愿者共举办讲座 8 场,受众近 1000 人
6. 截至目前,志愿者在各类社交平台、专业网站、旅游平台发布各类图文约 300 多篇,阅读点击率 达 30000 多人次,点赞、转发人数超过 1000 人次。多篇图文成为网络热点。
二、2014 丹霞山专业科普志愿者全国招募暨科普考察活动概要介绍
1. 整体方案策划 根据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要求,地质公园之家为了顺利完成本项目做了充分 的策划、准备工作。1.1. 11 月 26 日,地质公园之家丹霞山科普志愿者项目负责人专程参加在丹 霞山举办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业务培训班》,并实地对丹霞山世界地质 公园进行考察,联合丹霞山管委会制定科普考察体验路线。
1.2. 与管委会共同确定志愿者招募区域、领域及人员基础要求。
1.3. 与管委会确定具体方案、行程。
2. 招募及遴选
为确保招募质量,地质公园之家采用线上广谱招募及线下定向招募相结合的模式。
2.1. 招募宣传品、礼品准备
线上招募文案,海报。
线下宣传海报、易拉宝,讲座专用宣传册;
同时准备了吸引志愿者活跃气氛的特色纪念品。
2.2. 招募渠道开发及实施
线上预热及招募:地质公园之家网站微信微博、 羊城晚报、韶关日报、南方网及其它门户网站。
线下招募锁定了地质相关专业人群集中的两所 高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
同时,邀请丹霞研究专家在中国地质大学开展科普宣讲活动,极大激发了志愿者报名热情。
共收到有效意向申请约 2000 份。
2.3. 招募遴选
根据丹霞山管委会、地质公园之家确定的志愿者标准,地质公园之家经资格、健康等审核、网络面试 精心挑选了 200 名候选志愿者名单提交给管委会。
管委会经认真筛选,最终确定了 30 名志愿者。
最终确定的志愿者来自湖北、云南、江西、河北、 江苏、河南等 20 多个省份,地理学、植物学、地 质构造学等 10 多个领域,机构分布于大学、科研院 所、国土部门、CCTV 及各类专业媒体、户外俱乐部等。
3. 志愿者工作管理及行程安排
3.1. 志愿者招募同时,地质公园之家结合丹霞山实际情况制作了各种服务管理工具: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志愿者工作手册》
《丹霞山志愿服务协议书》
《丹霞山志愿者活动行程表》
《志愿者信息登记表》
《丹霞山科普志愿者出行注意事项》
《丹霞山科普志愿者任务清单》
《丹霞山科普志愿者任务备案表》
3.2. 志愿者集合当日,开展了本次活动的管理培训,并签署相关协议。
4. 科普考察
4.1. 总行程约 5 天 6 晚,包含学习、整体认知、考察、游赏、讨论交流等各个环节。
4.2. 学习:专家名师讲座。让志愿者进一步了解前人对丹霞地貌、丹霞动植物研究成果。从理论角 度帮助志愿者构建丹霞科学认知,同时激发其探索热情。
4.3. 整体认知:参观博物馆。了解博物馆规模、馆藏、布局等基本情况,为后期科普传播工作打下 坚实科学基础。
4.4. 考察:分组按不同科普路线,现场就丹霞地质遗迹、景观、古生物、动植物等进行观察、领悟。领略丹霞独特魅力。
龙鳞石的前世前生 志愿者科普地质成因
“爱情树”——生物绞杀 志愿者研究丹霞植物
4.5. 游赏:观植物、品茗茶、乘竹筏、进佛寺、串烧烤、游牛鼻古村——深度体验丹霞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4.6. 交流:每日就当天科普考察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分析、交流。
4.7. 研讨:结合丹霞山管委会提供的素材和志愿者采集各类素材,研讨丹霞地质遗迹及人文特色普及、传播的思路、方法、途径。
4.8. 确定后期持续任务:包括科普导览路线的修订、导览词更新、矿物化石标本修订及完善、植物研究如何深化等一系列与园区建设、推广有关的课题。
5. 考察后续支持
5.1. 根据志愿者手册及考察安排,确定了志愿者任务清单;
5.2. 收集整理考察期间志愿者就科普路线、解说展示系统、矿物化石标本、博物馆建议等各方面的 建议,并系统提交给丹霞山管委会。
5.3. 收集整理志愿者考察期间的各类文章。
5.4. 协助志愿者后期实施的各类研究、推广。
三、志愿者科普传播
1. 专题讲座及专题活动。截至目前,志愿者共举办讲座 8 场,受众近 1000 人。
2. 新闻报道。腾讯、搜狐等各门户网站及本地媒体、科普报刊报道此次活动近 200 多次。
文章来源:搜狐新闻 《30 名科普志愿者进入广东丹霞山“找茬”(组图)》
3. 截至目前,志愿者在各类社交平台、专业网站、旅游平台发布各类图文约 300 多篇,阅读点击 率达 30000 多人次,点赞、转发人数超过 1000 人次。多篇图文成为网络热点。
3.1. 部分文章 杨民英—《仰望“天上人间“》
罗 川—《丹霞游记:山与水的梦境》 李丹妮—《丹山碧水云海好人家》 张石友—《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游记》 明 扬—《广东丹霞山游记》
肖 琼—《最美丹霞山》
方丽莹—《很科学 |丹霞山,地球人的慢生活(一)~(五)》系列
3.2. 部分新媒体传播截图
四、公园综合评价
根据志愿者工作手册和任务清单,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志愿者科普考察、传播仍在持续进行之中。 丹霞山管委会对于本次由地质公园之家统筹组织的活动表示高度认可和赞赏。园区认为,相对园区常规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本次活动具有如下特色:
1. 志愿者来源广泛,志愿者目前工作地及家乡覆盖全国 20 多个省份,所在机构包含大学、科研院 所、国土部门机关、新闻传媒机构(CCTV、科普报社、本地及外地都市报)、户外俱乐部等,极具代表性。
2. 志愿者专注或擅长领域涵盖地学勘探、自然地理学、岩土工程、地质水文、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金融、平面设计、多媒体、体育休闲等专业,涉及媒体、金融、地质、旅游、摄影、广 告策划等多个行业。志愿者自身素质能力相对专业,能够对园区建设各个方面从科普角度提供意见或建议,同时特别有利于后期推广。
3. 本次活动中志愿者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围绕公园建设提出了 60 多条专业建议,而且后期将 对园区解说展示、博物馆、科学旅游路线等园区科普各个方面进行支持,成果累累。
4. 相对园区常规科普活动,这些志愿者擅长也具备社交新媒体传播能力,而这一点对于新的旅游推 广模式是极为有益的探索和努力。截至目前,志愿者们共完成实训报告 30 份,游记 8 篇、科普 类文献 10 篇、游记心得 20 篇;完成科普讲座 8 场,科普受众体达 1000 多人;通过社交平台、 互联网媒体发布相关图文 300 多篇,阅读点击率达 30000 多人次,科普人数及影响范围正在逐 步扩大,丹霞山科普志愿者活动的长期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5. 从活动组织方面看,地质公园之家对于地质公园科普推广和志愿者团队管理建有完整且具针对性 的服务体系,且志愿者资源丰富、专业,让公园专注于自身建设,而无需为活动琐事大费周章。
五、地质公园之家,专业服务地质公园,2015 新出发!
地质公园之家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建,核心团队由地学背景的博士、硕士生组成,专业 涵盖水工环、地质、旅游规划、信息技术。多年来,地质公园之家积极践行“爱护地球、推动地质保 育”的理念,致力于地质遗迹保护开发,致力于地质公园科普推广,得到了国土系统各级领导、园区 管理者及专家学者的赞赏和认可。
2015 年,为献礼地质公园行业 30 周年,我们将与腾讯联合开展地质公园主题科普活动。目前,地质公园之家已建立如下科普研究及推广资源:
1. 已建立起数百人的专业科普志愿者团队,并吸引了数万名地学科普、地学旅游爱好者参与活 动。涵盖地质、古生物、植物、动物、探险、传媒、户外自驾等各领域或行业。
2. 地质公园之家行业网站群:国内业内领先的行业交流及志愿者交流站点。
3. 社交媒体推广平台:QQ 空间认证平台、微博、微信等,国内领先的地学志愿者聚集地及传 播点。
根据志愿者工作手册和任务清单,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志愿者科普考察、传播仍在持续进行之中。 丹霞山管委会对于本次由地质公园之家统筹组织的活动表示高度认可和赞赏。园区认为,相对园区常规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本次活动具有如下特色:
1. 志愿者来源广泛,志愿者目前工作地及家乡覆盖全国 20 多个省份,所在机构包含大学、科研院 所、国土部门机关、新闻传媒机构(CCTV、科普报社、本地及外地都市报)、户外俱乐部等,极具代表性。
2. 志愿者专注或擅长领域涵盖地学勘探、自然地理学、岩土工程、地质水文、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金融、平面设计、多媒体、体育休闲等专业,涉及媒体、金融、地质、旅游、摄影、广 告策划等多个行业。志愿者自身素质能力相对专业,能够对园区建设各个方面从科普角度提供意见或建议,同时特别有利于后期推广。
3. 本次活动中志愿者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围绕公园建设提出了 60 多条专业建议,而且后期将 对园区解说展示、博物馆、科学旅游路线等园区科普各个方面进行支持,成果累累。
4. 相对园区常规科普活动,这些志愿者擅长也具备社交新媒体传播能力,而这一点对于新的旅游推 广模式是极为有益的探索和努力。截至目前,志愿者们共完成实训报告 30 份,游记 8 篇、科普 类文献 10 篇、游记心得 20 篇;完成科普讲座 8 场,科普受众体达 1000 多人;通过社交平台、 互联网媒体发布相关图文 300 多篇,阅读点击率达 30000 多人次,科普人数及影响范围正在逐 步扩大,丹霞山科普志愿者活动的长期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5. 从活动组织方面看,地质公园之家对于地质公园科普推广和志愿者团队管理建有完整且具针对性 的服务体系,且志愿者资源丰富、专业,让公园专注于自身建设,而无需为活动琐事大费周章。
五、地质公园之家,专业服务地质公园,2015 新出发!
地质公园之家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建,核心团队由地学背景的博士、硕士生组成,专业 涵盖水工环、地质、旅游规划、信息技术。多年来,地质公园之家积极践行“爱护地球、推动地质保 育”的理念,致力于地质遗迹保护开发,致力于地质公园科普推广,得到了国土系统各级领导、园区 管理者及专家学者的赞赏和认可。
2015 年,为献礼地质公园行业 30 周年,我们将与腾讯联合开展地质公园主题科普活动。目前,地质公园之家已建立如下科普研究及推广资源:
1. 已建立起数百人的专业科普志愿者团队,并吸引了数万名地学科普、地学旅游爱好者参与活 动。涵盖地质、古生物、植物、动物、探险、传媒、户外自驾等各领域或行业。
2. 地质公园之家行业网站群:国内业内领先的行业交流及志愿者交流站点。
3. 社交媒体推广平台:QQ 空间认证平台、微博、微信等,国内领先的地学志愿者聚集地及传 播点。
4. 科普爱好者 QQ 群及科普论坛:十多个专业科普社区,覆盖专业爱好者近万名。
5. 媒体合作资源:世界地质公园网、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新华网、人民网、爱 奇艺、优酷、乐视等大众科普传媒,以及相关科普报刊。
服务地质公园,推广科学旅游,提高民众地学素养,我们专业专注!
六、更多专业服务,请与我们联络
1. 解说展示:解说牌、科学导游图、博物馆内容方案;
2. 科普读物:地质科普丛书、画册、图书等;
3. 科普视频:地质专题纪录片、科普电影、科普宣传片、科普动漫;
4. 科普信息平台:互联网主页、科普专题、微信、微博等科普信息化平台建设;
5. 科普活动:大众科普活动、科普夏令营、教学实践、考察等活动;
6. 数字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数据库、数字地质公园;
7. 行业科普交流:地质公园之家网站、社区、微博微信平台、行业群、论坛交流及推广;
8. 科普项目申报:科普教育基地申报。
欢迎加入地质公园行业群:117453060 联系人:
倪 川 187 0270 9627 QQ:2657007028 翁晓杰 187 7105 9237 QQ:83526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