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景区动态

榜上有名!丹霞山入选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

发布日期:2023-05-31 16:44:38 来源:本网
打印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科学技术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名单,广东韶关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榜上有名!在广东省林业局的指导和推荐下,丹霞山以自然保护地类认真组织申报,一年来经过部门推荐、现场核验、专家评审、公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科学技术部共同审定等多个环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广州市海珠湿地、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和华南国家植物园和丹霞山是广东省首批入选的四家基地。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面积292平方公里,1988年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赤壁丹崖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丹霞地貌。

丹霞山是一部壮美的地质史诗。1亿4千万年至6千6百万年前的白垩纪,这里是南岭的一个山间盆地,洪水与河流把泥沙碎石带到这里沉积下来,砂岩和砾岩一层一层交互沉积形成了一套巨厚岩层;在高温的环境下,沉积物中的铁元素氧化使岩石呈现红色,地质学上称为红层。6600万年以来的古近纪时期,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这里地壳抬升、盆地隆起,岩层间发育了大量的断裂和裂隙,地表流水沿裂隙向下强烈侵蚀,岩石崩塌,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峡谷和赤壁丹崖的群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长老峰、阳元山、姐妹峰、观音山、茶壶峰...680座红色山峰,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仪态万千,成为壮年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地质学家以丹霞山作为丹霞地貌命名地和学科理论构建模式地,把丹霞地貌定义为“有陡崖坡的陆相红层沉积地貌”,通常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

丹霞山是一座神奇的物种宝库。丹霞山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复杂的地貌结构发育了大量具有热带成分的常绿阔叶林,为珍稀濒危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生物学家已发现2270余种高等植物,1500余种昆虫和蜘蛛、458种脊椎动物和300余种大型菌类,是中国南方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宝库。这里是鸟儿的天堂,目前已发现鸟类273种,是中华秋沙鸭、黄胸鹀、勺嘴鹬迁徙途中的歇脚点,也是白鹇、黑鸢、彩鹬、白鹭永久的家园。漫步长老峰,古树名木随处可见;探秘卧龙冈,野生群落珍稀罕见;这里陆续发现了丹霞梧桐、丹霞兰、丹霞刚竹、丹霞瘦脐菇、丹霞真龙虱等39个新物种,均为珍稀濒危极小种群。丹霞山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强烈的生态热岛和生态孤岛效应,引起了生物生境的剧烈变化,使得丹霞山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系统发生复杂的分异,发育了独发育了独特的“丹霞区系”,等待科学家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丹霞山是韶文化的发祥地。丹霞山古称韶石,相传舜帝南巡至此登高奏韶乐,韶石和韶关由此得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溱水》记载:“两石对峙,相去一里,大小略均,似双阙,名曰韶石”。“此方定是神仙宅”—苏轼是这样赞美丹霞山的。魏晋时期丹霞山已为岭南名胜,韩愈、张九龄、杨万里都留下了赞美的诗篇。古摩崖碑刻、古山寨、古驿道、古村落、古寺庙道观等数百处遗址遗迹遍布全山,镌刻在锦江两岸崖壁上的古岩画,是岭南独特的文化遗存。长老峰上,保留了100多处古摩崖石刻,其中“锦岩”“丹霞”、“到此生隐心”、“丹霞山记”尤为壮观;岭南名刹别传禅寺和千年石窟寺锦石岩寺至今香火鼎盛。碧水丹山绿树田园,风度古村、夏富古村、牛鼻村等70多个客家村落散落在山间平原,先人们留下了装故事、舞春牛、月姐歌、堆花酒等多姿多彩的非遗习俗。

丹霞山是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1928年冯景兰先生发表了第一篇研究丹霞山地貌的科学论文,陈国达、吴尚时、曾昭璇、黄进、彭华...他们以充满热爱与梦想的赤子之心,接力研究近百年建立了丹霞地貌学科体系,奠定了丹霞山科学名山走向世界的根基。2004年丹霞山以丹霞地貌成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0依托百年丹霞地貌研究成果将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六省六地丹霞组合为“中国丹霞”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是中国科学家为世界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韶关学院等30余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丹霞山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不断发掘和提升丹霞山和丹霞地貌的地球科学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已发表研究文献1000余篇,丹霞山成为全球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和丹霞地貌保护利用的典范。

丹霞山是一座天然的博物馆,更是一所自然的大学校,大自然赋予了丹霞山壮美而瑰丽的奇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给公众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更为科研科普、研学实践、环境和自然教育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先后被评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国家林草长期科研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全国自然学校”等。已研发了科普课程200余个,培养了科普达人近百人,涵盖了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人文历史、天文气象、农耕文化等主题,充分发挥了丹霞山的科学价值,把丹霞山建设成为一所自然的大学,让公众、游客的青少年在这里享受优质、生动、有趣的科普服务。丹霞山打造了丹霞山科普志愿者训练营、中国丹霞进校园、《奇美天成丹霞山》图书漂流科普讲座、丹霞山自然观察大赛等一系列的科普品牌活动,带动国内40多家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共同开展同类活动。

在多部门的共同支持下,丹霞山探索创建了全域全员共建共享的“科普小镇”新型生态科普社区,坚持依托在地企业、社区和乡村培育多元化科普人才队伍,带动了更多的人投身科普产业,探索自然保护地科普产业化创新发展路径。 科普小镇,为原居民和返乡青年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他们勇于创新科普形式、拓展科普内容,家家争做科普学堂,人人争做科普导师,展示了热情友好的丹霞山人爱科学、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怀;在红红火火的生态旅游和科普研学产业中,讲好了丹霞故事,守护了家园、增长了智慧、交到了朋友、得到了实惠,把碧水丹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丹霞山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管理办法》,以创建国家公园为契机,深入研究科学价值和资源禀赋,传播林草科学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推动丹霞山成为自然的学院、全民的公园,让更多的公众有机会走进丹霞山体验科普服务,共享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生态保护成果,共同向全世界讲好丹霞故事。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