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图片新闻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林草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4-08-22 14:47:05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打印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系列战略部署相衔接,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使命担当。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是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深入贯彻落实《决定》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的要求,加快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灾害防治、绿色生态产业、林草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赋能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步入新征程。

  完善生态感知体系,提升林草生态保护修复能力

  在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通过卫星影像分析,跟踪森林生态系统实时变化,运用遥感和深度学习技术,及时发现森林消长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有效评价森林生态健康状况。利用人工智能、林业大模型、机器学习方法,建立面向主要森林类型、区分自然和经营条件下的森林生长收获预估模型体系,助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应用遥感卫星、无人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编制新一代森林数表,支撑森林资源精准监测与质量提升。利用智能控制植树机器人、林业经营智能机器人、林业施肥机器人开展营造林作业,结合机器视觉技术,感知林木种类和环境变化,进行精准预测和演算,实现智能无人自动化操作。

  在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建立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与地面监控探头相结合的立体监控网络,发展人工智能自动图像识别技术,突破对野生动物和草原有害生物的地理位置、群体数量识别技术瓶颈,实现对草原禁牧、草畜平衡、草原有害生物、破坏草资源等情况的实时监控预警,为依法严格保护草原和促进草原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基于草原监测预警信息与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成果资料,建立草原大数据库,开发草原生态修复专家支持系统,自动生成“草原生态修复处方一张图”。研发种草改良无人机、无人驾驶机械等技术产品,实现自主精确播种改良,提高草原生态修复效率。

  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利用新一代多媒体智能技术,将湿地卫片、航片等信息和数据进行综合使用、协同认知,推进湿地规划、保护、监测和管理智能化。应用深度学习技术,构建湿地动态变化趋势预测模型,精确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湿地演变过程,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湿地环境,形成科学的湿地修复方案,加强湿地资源的恢复与治理。

  在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应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图像识别和大数据技术,高效、实时、全自动化地开展数据采集,提高荒漠生态系统监测调查水平、荒漠生态系统安全评价工作效率。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通过野外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声纹、卫星定位追踪、图像的智能识别等技术,加强野生动植物的物种调查监测与保护。利用大数据空间分析,预测物种迁徙路径和栖息地情境变化, 针对性优化保护策略,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精准性。

  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面,基于泛在通信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无人驾驶巡护车和智能巡护机器人,进行自然保护地监测与巡护管理。利用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人工智能、认知计算等技术,建设自然保护地“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及时掌握资源分布和动态变化,分析各种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现状和保护成效,为生态治理和预防生态退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健全智能监测体系,提升林草灾害预警防治能力

  在林草火灾预警防治方面,综合利用卫星监测、无人机巡护、视频监控、热成像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林草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林草火情预警。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和无人机遥感技术,构建无人机群森林防火智能化察打一体作业体系,推动“打早、打小、打了”防灭火目标实现。应用通信和信息指挥平台,提高森林草原火险预测预报、火情监测、应急通信、辅助决策、灾后评估等综合指挥调度能力和业务水平。

  在林草有害生物预警防治方面,应用视频监控、物联网监测、大语言模型等技术,构建多源数据融合平台,实现实时监控与动态数据采集,结合林草有害生物智能图片识别与地面巡查数据,开展数据挖掘分析,提高林草有害生物预警预报与综合防控能力。

  在沙尘暴预警防治方面,应用大数据挖掘与深度学习技术,结合位置、网络和移动终端等服务,构建沙尘暴预报预警模型,开展智能预报与自动化预警,提升沙尘暴灾情监测、预报预警综合能力,为降低灾情损失提供智慧手段。

  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防治方面,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重点解决疫源候鸟迁徙、野生动物重要疫病本底调查、疫病快速检测等难点问题,提升现场快速诊断、主动预测预警、疫情防控阻断等方面支撑能力,变被动防控为主动预警。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激发林草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木竹加工制造方面,利用智能芯片、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打造全流程无人化生产车间,提高木材加工利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实现智能化控制、精准化配置、高效率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方面,通过科技创新、优化品种,调整产业结构,建设一流的经济林产业原料基地,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完善的产业体系,实现智能种植、智能感知、智能监控、智能采收的全链条智能化。

  在竹藤花卉方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种植方案,实现花卉智能化设计与管理,使竹藤园林设计、种植、采集、储存、分析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将图像视觉智能搜索与植物园实地场景结合,打造基于AI的智慧植物园,为公众提供植物识别、植物地图精准推荐等应用场景,为公众带来竹藤园林景观的新体验。

  在生态旅游方面,建设AI公园,利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和人机界面等技术,开发虚拟机器人公众服务系统,形成自然保护地智能公共服务新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智能咨询服务。通过人工智能+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大数据、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电子门票智能管理等手段,监测游客流量、游人位置、人员密度,分析景点环境承载力,对景区进行实时监控、引导和预警,为游客提供智能服务和新的旅游体验,全面提升生态旅游景区的智慧化管理水平。

  推动信息技术与林草政务深度融合,构建林草管理服务新模式

  在林草行政管理方面,建设生态大数据中心,打造生态大数据监测采集体系,加强生态治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无人值守智能运维监控平台,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数据库、操作系统、虚拟机、服务器、存储、网络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对信息更新情况、互动回应情况、服务实用情况和敏感信息等进行综合分析,提高系统运维的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实时性和准确性。建设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提升行业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在林草公共服务方面,建设智能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并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重构智慧感知、智慧评价、智慧决策、智慧管理和智慧传播的政府管理新流程,形成政务服务新格局。依托中国林业网,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林农、林企及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权威全面的信息服务,提升智慧服务水平。加大力度推进智能化新媒体建设,开展林草业态势综合展示与智慧生态系统展示创新应用。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采用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手段,实时在线解答群众疑难问题。

  在林草决策服务方面,开展智慧林草大数据一体化应用,通过大数据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全面增强林草业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水平,综合运用海量数据进行态势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新手段。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充分发挥林草生态建设主体功能为宗旨,集约化整合、分析信息资源,构建支撑林草业核心业务的信息基础平台,实现部委间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为国家生态建设、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提供决策服务。

  全面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战略任务。林草系统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草工作融合创新为抓手,着力完善林草治理体系、提升林草治理能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