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图片新闻

生态明珠——广东丹霞山

发布日期:2022-03-03 17:18:26 来源:本网
打印

这里是中国最美的丹霞地貌

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南岭南麓的一个山间盆地,总面积292平方公里,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得名。广东丹霞山是丹霞地貌命名地,是全球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观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在“中国最美的丹霞地貌”评比中被中国国家地理、中央电视台等联合评选为第一名。

图片

岭南生态明珠——丹霞山  谢锦树摄

丹霞山以丹霞地貌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为主要的保护对象,同时也因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其既有的文化备受关注,郦道元水经注即有记载韶石(丹霞山古称,今为丹霞山的一个园区),唐诗三百首开篇诗人张九龄就是丹霞山人,韩愈诗云“曲江山水闻来久”,苏轼盛赞“此方定是神仙宅”。隋唐以来,丹霞山就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在佛教禅宗发展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文人墨客仁人志士这里留下无数赞美的诗篇,摩崖碑刻岩画遍布全山,古寺庙、古山寨、古村落、古驿道星罗棋布于丹山碧水间,这里自古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这里是南岭山脉的生态明珠

南岭是地球同纬度最大的绿洲和物种宝库,如果把南岭比作翠绿的翡翠,那丹霞山就是翡翠皇冠上的一颗红宝石。1.4亿年前,丹霞山是一湾碧水,周围的泥沙碎石被流水带到水底沉积,进而氧化成为红色的砂砾岩层,7000万年前丹霞盆地随南岭山脉被挤压抬升成为山地,又经历了7000万年的流水切割侵蚀和风化,留下了今天屹立在丹霞盆地中的680多座千姿百态的山峰,浈江、锦江两条玉带蜿蜒其间,河谷平原与山麓崩塌物一起构筑了适合人类生存的山间盆地。特殊的沉积物质和沉积环境塑造了丹霞山“顶平、身陡、麓缓”的特点,山顶平缓有土层生有植被,山体峭立如裸露的红色胸膛几无植被,山麓平缓营养丰富形成了沟谷雨林、湿地系统和亚热带丛林,山水之间的河谷地带散居着70多个客家村落,组成了“山水林田湖草 ”生命共同体。丹霞山特殊的峰林峰从地貌和充足的水资源,形成了奇特的“孤岛效应”和“热岛效应”,为大量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避难所和栖息地。据不完全统计,从山顶到山脚到乡村,丹霞山有20多种生境类型,已调查野生维管类植物1700多种,大型真菌300余种,昆虫1400余种,鸟类、两爬和哺乳动物400多种。地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丹霞梧桐”“丹霞兰”“丹霞小花苣苔”“丹霞堇菜”“丹霞山天葵”“丹霞柿”“黄进报春苣苔”“陈氏珠毛泥甲”等20个特有物种。科学家推测丹霞山是亿万年前南岭山麓地质剧变时期的物种避难所,因而留存下许多全球极小种群,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因丹霞山区域复杂特殊的生境中变异分化衍生了许多神奇的特有物种。

图片

丹霞山特有物种

(左一:丹霞兰 中间:丹霞梧桐 右一:丹霞堇菜)

据推测,随着对丹霞山生物多样性系统调查的深入开展,丹霞山的动植物物种总数将突破4000种,特有物种预计将达到50种以上,目前已发现鸟类226种,是罗霄山脉重要的候鸟通道,丹霞山是南岭物种宝库桂冠上最为璀璨的生态明珠。

这里是一座科教名山

壮美的丹霞地貌,丰富的生物资源、悠久的丹霞文明、优质的旅游设施,吸引了八方来客,1980年对外开放以来,丹霞山先后获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多顶桂冠。特别是2010年以来,丹霞山稳步进入全国名山前列,年接待旅游者300万人次,成为国内外游客最为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者,丹霞山的管理团队一直秉承“严格保护、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原则,以“守得住碧水丹山,对得起八方游客,富得了一方百姓”为己任,秉持建设“科教名山”的目标,充分发挥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公众教育功能,开展一系列的科普宣教活动,近几年来推出了“自然写作大赛”、“自然笔记大赛”、“观鸟大赛”、“观星大赛”、“野生植物辨认”等系列自然观察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不仅慕“赤壁丹崖”红色地貌景观而来,还为了解丹霞地貌生境下的“绿色生态”的有趣生命。


图片

丹霞山青少年观鸟大赛合影

2017年以来,丹霞山每年均举办“广东省青少年观鸟大赛”,此赛事和2017年就开始举办的“广东省青少年自然观察写作大赛”、“广东省青少年自然笔记创作大赛”以及“丹霞山野生植物辨认大赛”一起,形成了具有丹霞山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活动,吸引大量粤港澳大湾区的大中小学生及亲子家庭参加比赛,逐步带动了韶关本地的大中小学生参与到自然教育活动中来,培育了大批丹霞山的铁杆粉丝,推动了丹霞山自然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

图片

丹霞山科普志愿者自然笔记创作培训活动

图片

丹霞山夜观科普课

丹霞山科教名山的发展理念吸引了国内外自然教育和科普研学的专家学者及热心公众的关注和支持,这里迄今已经拥有600余人的专业科普志愿者队伍,每年志愿者们在国内外开展以丹霞山主题科普宣教活动300多场。热爱丹霞山、向往丹霞山、服务丹霞山、保护丹霞山成为志愿者们终身的理念,志愿者们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投身于丹霞山的绿色发展,丹霞山的管理团队更是以科教名山建设为己任,服务青少年成长、服务生态环境教育、服务地球家园保育等,创新开拓丹霞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座大山,有保护就能持久,有热爱就能成长。一座大山,有方向,让人人都懂得保护都参与保护,就一定有美好的未来。

这里是观鸟比赛的好赛场

从2017年至今,丹霞山观鸟大赛连年举办,每一届都在往年基础上努力创新和超越,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从地方性赛事活动成长为广东省级赛事项目。今年5月举办的2021年丹霞山观鸟大赛由广东省林业局支持,由省林业局政务服务中心(省自然教育基地办公室)与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得到了广东省自然学院、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以及珠三角多家鸟会的鼎力协助。

5月23日,2021年丹霞山自然观鸟大赛在丹霞山鸣锣开赛,参赛选手以中小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为主(疫情原因大学采取封闭管理,无法组队参赛)。大赛组委会想方设法克服疫情影响,首先通过初赛—线上鸟类知识答题赛确定有限的现场决赛名额约300名选手。经过在线答题的激烈竞争,在数千名参赛选手中,最终来自广东各地的50多支观鸟队伍脱颖而出,5月22日齐聚丹霞山参加决赛探索鸟类的精彩世界。

图片

学生正在开展观鸟活动

丹霞山观鸟大赛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公众参加,还为参赛选手创造了游历和学习的机会。赛前,组委会安排优秀的科普导师带领参赛队伍到各比赛线路踩点,参观观鸟小径、观萤小径、观蝶小径,实地了解丹霞地貌,下午为大家举办观鸟公益讲座,晚上又组织了夜观昆虫、夜观星空等公益科普课程。初夏时节,万千萤火虫飞舞在丹霞山的夜空与天上的摧残星空交相辉映,参赛选手无不赞叹:丹霞山真是一座宝藏之山!

5月23日上午决赛,短短4个小时,参赛队伍在丹山碧水间共观测到了89种鸟类,有红隼、黑鸢、黑翅鸢、松雀鹰、凤头鹰、领角鸮、红角鸮、领鸺鹠、褐翅鸦鹃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还记录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高山短翅莺,和夏季罕见的橙头地鸫等。

历届丹霞山观鸟大赛的参赛队伍主要来自广东省大中小学的在校学生及老师和家长,累计约350支参赛团队,参赛总人数约2500人。随着这些观鸟达人的到访,越来越多的观鸟爱好者慕名而来。观鸟大赛的举办也为丹霞山周边地区的学校打开了一扇窗,韶关本地的学生从旁观到参与,零基础的孩子们也开始了观鸟的学习,在丹霞山已经拥有了多个观鸟社团,观鸟成为社区常态化的科普活动,约20多名爱好者长期参与观鸟。

观鸟大赛的举办,同时推动着当地周边经济的发展,“鸟人”经济初见成效。丹霞山不少本地居民已经与丹霞的“鸟人”们形成了很好的合作模式,鸟人们带领的观鸟团队也让丹霞山人享受其中。如今在丹霞山,认鸟、爱鸟、护鸟已经成为管理者、经营者、原居民和游客的共识。

观鸟大赛是丹霞山保护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举措,也是丹霞山充分将绿水青山资源惠及国民的重要路径。活动的举办进一步鼓励了更多的青少年走进丹霞山,引导青少年在自然教育活动中树立“爱鸟护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吸引更多的公众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与到丹霞山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在丹霞山,保护鸟类已经成为共识,观鸟大赛也将会持续举办下去。

在筹备和举办观鸟大赛的过程中,丹霞山保护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带头发起观鸟队伍,参与鸟类监测,鸟类观测成果可谓日新月异,截至2021年8月,三年来已观测到丹霞山鸟类新分布记录50余种,成功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和黄胸鹀,形成了关注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氛围。目前,该保护区鸟类总数已由三年前的167种跃升到今天的18目58科226种。除了中华秋沙鸭和黄胸鹀之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鹇、斑尾鹃鸠、黑鸢等36种。在观测中发现,由于丹霞山生境优良气候适宜,食物丰富人类友好,白鹭、夜鹭等很多候鸟定居在这里,随着被发现的过境鸟种日益增多,动物学家判断丹霞山是罗霄山脉候鸟南迁的重要通道,并且由于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措施严格到位,鸟类的安全感增加,将会有更多的鸟类在这里歇息停留。

图片

丹霞山常见鸟类

(左一:黄胸鹀 中间:白鹇 右一:黑鸢 )



 丹霞明天会更好

目前,广东省正在全力推动丹霞山创建国家公园,丹霞山的地球科学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将为世人所瞩目。丹霞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水林田湖草乡村公园俱全,高山森林、崖壁灌丛、沟谷雨林、湿地群落、鱼塘莲池、果园稻田菜园生境多元多样,昆虫种类繁多,植物物种丰富,这里就是鸟儿的天堂。丹霞山保护区管理机构在全区开展了广泛而生动的科普宣教,踏踏实实将生态保护尤其是野生动物保护的理念贯彻到千家万户,为鸟类提供了安全的家园。这里的居民不会挂网,即使鸟类来啄食蔬果稻谷也一笑了之,“吃吧,吃吧,你受法律保护”,“野果不要摘了,留点给小鸟”……有这样的社区,鸟儿是幸运的,观鸟的人也是幸运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山的自然生态保护理念,丹霞山已经打造了广东省第一个“科普小镇”,培育了30个特色鲜明的科普学堂,培养了上百位科普达人活跃在保护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公众教育和社区科普活动。2020年,丹霞山新建了“观鸟小径”“观蝶小径”“观萤小径”三条生态教育线路,分别展示了鸟、蝶、萤的生境、习性和保育知识,未来预计将建设“观蛙、观虫、观蕨、观竹、观菌、观苔...”等20余条自然教育小径,打造一批自然教育村,培育一批乡村自然导赏达人,覆盖全山全域全民。

来丹霞山,您可以脚踏丹岩,仰望星空,还可以听鸟语,寻鸟趣!欢迎您到丹霞山来, 感受鸟儿的欢乐, 感受万物的喜悦!


图片

学生自然笔记创作大赛作品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